学校首页
【军工精神学子说】铸就哈工程军魂,红色精神永传承
作者
水声工程学院 倪雯楠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5-13

分享

我是哈军工自创立以来的第62期学员,我心中的哈军工精神是爱国强军,高度忠诚,不惧艰难,无私奉献。

我驻足于奥列霍夫广场。

此时冰城的四月芳菲刚刚到来。春风吹绿了柳梢,杏树枝头冒出一个个或含苞或绽放的淡粉色花朵,微风拂过,花落纷纷又扬扬,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江南岸。

我站定于奥列霍夫铜像旁。在疫情期间,奥列霍夫的铜像上也戴上了口罩,似乎和我们一样,正在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1952年奥列霍夫将军作为苏联专家被派到中国工作,成为了助力哈军工建设的苏联顾问。从1952年夏到1957年春,奥列霍夫将军一生中最后五年时光都是在帮助我国创建哈军工的艰难历程中度过的。65个春秋已过,但将军似乎从未离开过。

我仍然记得大一寒假返家后和母亲聊到奥列霍夫广场时的情景,彼时母亲有些好奇为什么一个有军工背景的学校会拥有一个以外国人命名的广场。我简单介绍了下奥列霍夫将军的生平,末了,我说,奥列霍夫将军最后因为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于中国逝世,而他在华的工作聘期其实是到1956年4月结束。但他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爱与忠诚,一定要看到哈军工的第一期学员毕业之后再启程回国。可惜的是,他在1957年春天离开了。之后学校命名了奥列霍夫广场,而据说奥列霍夫铜像所眺望的方向,是他的家乡。母亲也是一位党员,听完我的叙述,我看见母亲的眸里有晶莹闪烁。

“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同志。”母亲感慨道。

“是”我轻声补充道,“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他这般的同志,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放弃原本稳定的生活环境,克服着当时哈尔滨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贫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一点一滴地建成了哈军工。”

哈军工之名,纵使时隔多年,纵使处于千里之外的江南,也是有不少长辈知晓的,而哈军工的精神,也早就被长辈们融合在了从小对于我的红色教育之中。我记得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还未退伍的舅舅寄给我的飞机模型和信,信中写着“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而飞机机身上刻着一颗鲜红色闪着金光的五角星,或许从那一刻起这颗星星就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初中时我看见了小姨穿着海军军装的照片,她剪下了自己心爱的长发,去长期和大海为伴,此后六年来我只见过她一次,我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方,但我知道从看见她的照片时,我与她就有了共同奔赴的目的地。所以我来到了哈尔滨,我选择了水声工程专业,我知道我今后的征途将会坚定地和人民海军站在一起,去保卫我国那广阔的海洋领土。

从哈尔滨到我的家乡扬州有2087.2公里的距离,当我刚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时,巨大的气候差异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曾一度令我很难适应。在校园里没有熟悉的乡音,没有曾经认识熟悉的亲人和朋友,我时常会感受到孤独,在学业困难之时也对自己选择的路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在这些时候,是哈军工精神激励着我。当我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雪地之中时,我会想起哈军工时期的前辈们,他们当时的条件肯定更加艰辛,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即使在最初有着苏联的指导,但也一定是在比这更加艰巨的道路里摸爬滚打,那时的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当我因学不通专业课而开始烦躁郁闷时,我也会想起哈军工时期的前辈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而当时在面对严重的技术封锁时,前辈们又是如何迎难而上、开拓创新,自主研制出新式武器的呢?其实在冒出这样的想法之后,我的心底就已经有了答案——是爱国强军,高度忠诚,不惧艰难,无私奉献的哈军工精神支持引领着他们,也引领着我们。

诚然,此时的中国和当年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国际大环境仍然不容乐观。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一些领域对我国实施着技术封锁,同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新时代,信息战、文化战层出不穷,一些所谓的“西方主流媒体”在暗中早就被资本主义控制了喉舌,不断地发布“洗脑包”,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道路。彼时我选择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时,家中也有长辈顾虑过,一位长辈担心我一个女生离家那么远,又是学工科,想让我留在江苏省内,学些轻松的专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窃以为,先大家而后小家,祖国强大,人民才能幸福无忧地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哈军工精神中的“高度忠诚”其实也是这样:忠诚于党,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祖国的人民群众。最终那位长辈被我说服,将我送到机场分离时,他看着我,眼中饱含着期待,他说“飞吧,孩子,朝着你的梦想。”

今年是列宁诞辰152周年,百年前导师列宁在工厂高呼“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一条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而后他又在莫尔尼宫高呼“死亡不属于无产阶级!”百年来世界局势几经变化,曾经的老大哥不再存在,曾经的小弟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拿着锤子和镰刀,一路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包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答卷者,也会接过先辈们的旗帜,建造出新的道路。我们不必等他闪电般归来,我们应该成为他们。他们虽然离开了,然而漫漫长夜里遥远天边的星光还在,星星之火后终是新世界的黎明!

致奥列霍夫,致陈赓大将,致哈军工精神,致伟大的祖国,致共产主义。

我走在杏花长廊,细碎的阳光打在我身上,抬眼是杏花疏影,杨柳新晴,一切都是那样的生生不息,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