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王君:推进大型设备共享,整合实验教学队伍
作者
王君
来源
材化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5-14

分享

先进科学的仪器设备、合理高效的管理办法、业务素质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材化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服务支撑型基层学术组织,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学校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整合统筹仪器设备资源,建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高效的运行机制,打造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为学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撑。

一、两点布局,实行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构建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通过整合统筹实验室资源,材化学院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集约化管理。依据仪器特点实行分类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学科通用设备检测中心和学科专业设备检测中心互通,共同构成共享系统,一站式服务,保证大型仪器设备高效利用。通过安装的终端管控仪器设备、仪器运行监控系统、门禁电源控制管理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了仪器使用数据、测试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互联网组成仪器设备综合管理平台。

二、科学的运行理念、高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大型设备全方位共享

(一)服务教学、助力科研

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是分析测试中心各项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分析测试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分析测试中心为学校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奠定了强有力的测试保障。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大型仪器设备作为代表性重大仪器设备为材料、化工学科评估提供硬件支撑。每年学校教师利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发表SCI学术论文300余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目提供测试服务。

(二)有偿服务,持续发展

对于校内外测试,实行有偿使用,差异化收费,依据校内和校外不同收费标准,收取的测试费用。收取费用用于设备日常维护、支付自聘人员工资、技术培训和绩效奖励等,实现以机养机、以机养人,保障大型仪器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管共用、开放共享

设备统一配置,由专职人员集中管理,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分析测试、功能开放工作等相关工作;开放共享平台所有仪器设备对学校和社会开放共享。实现物尽所需、物尽其用。全部测试仪器对全校所有院系、基层学术组织开放共享、平等使用,现已为材化学院、核学院、机电学院、理学院、航建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等院系提供测试服务。在完成校内测试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为哈工大、哈师大、黑大、林大、哈商大、哈理工、黑河学院等兄弟院校,以及哈药集团、珍宝岛药业、中国电子科技49所、中航八院、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测试服务。

(四)多措并举、提高仪器利用率

开通网上预约系统,并与物联网对接,实时预约、实时使用。在物联网和互联网基础上,建立“送样检测”、“自主上机”共享模式,提高仪器使用效率。根据仪器自身特点和实际利用情况,采用“一人多机”管理模式,保证仪器设备全天候开放。对于XRD、电镜等利用率高的仪器,测试人员实行“一机多人”管理模式,延长开放时段,最大限度发挥仪器本身的价值,提高仪器利用率。

三、多渠道配置实验人员、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坚持“以平台带队伍,以队伍支撑平台”原则,将分析测试工作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优化岗位设置、多渠道配置实验教师、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一) 优化岗位结构、多渠道配置实验人员

分析测试中心起步阶段,采用专兼结合、招聘引进方式配置实验技术人员。该阶段由2名专职和4名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和日常测试。针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引进博士2人,负责TEM、SEM等重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和技术开发;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名合同一类测试人员负责AFM、DSC等设备的测试工作。

分析测试中心运行阶段,实现内部转岗,专兼交接方式配置实验人员。综合考虑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和分析测试中心长远发展规划,在学院内部推行内部转岗制度。通过内部转岗,3名教师成为了分析测试中心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通过系统培训、考核后与中心原有兼职人员完成了过渡交接,内部转岗缓解了相关测试供需矛盾,同时也在实验人员调整、培训考核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分析测试中心发展阶段,通过中心自聘,以机养人方式配置实验技术人员。日常测试工作显著增多,原有开放时段难以满足测试需求;此外信息化建设、共享平台运行、CMA认证筹备工作的陆续开展;实验室人员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分析测试中心利用测试收费自聘合同二类2人,自聘人员到岗后延长开放共享时段,提高测试收入,实现以机养人。

(二)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

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构建了由收入激励(绩效)、成长激励(培训)和发展激励(自身价值实现)组成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收入激励方面,根据岗位需求,明确共享平台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制定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进行量化与考核。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依据,以绩效为先导,着眼于激励机制改革,激发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成长激励方面,建立完备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体系。定期组织全体测试人员参加各种讲座、测试技术培训;邀请十余名测试专家来校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交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仪器设备的高级应用培训;及时了解测试技术发展新动态,熟练掌握最新的测试技术。在中心发展的同时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成长。

发展激励方面,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强化自我价值认同;以工匠筑梦精神为核心构建团队文化。通过引导试验技术人员提高测试技能,通过攻克实验技术难题,逐步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服务支撑型基层学术组织,将认真贯彻落实“使命引领、战略呼应、科研先行”的讲话精神,紧扣“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作为”主题,努力建设成为设备优良、特色鲜明、高效运行、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高水平测试平台;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立足本职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将分析测试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将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的依托,建设创新团队的载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支撑。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