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的推进下去,每个党员都要坚持不懈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同样依赖政治三力的提升。学深悟透政治三力,将提高政治三力的政治要求转化成务实奋进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是服务党的事业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贡献点。讲政治从来都不是空的,虚的。提高政治三力的成效体现在工作作风中,就是接受工作时奋勇向前的心态、推进工作时蹄急步稳的状态、落实工作任务又好又快的效果。这既是机关部门自觉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三问三答”,创建服务型机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机关部门政治机关意识和第一方阵作风的具体标准。
提高政治判断力,保证政治实践前提
政治判断力是看待问题、评估情况、预测趋势的能力和水平,是辨别政治是非、把握政治主动的重要前提。
历史充分证明,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要想把握政治上的主动,必须首先提高政治判断力。
政治判断力作为作风建设和政治实践的重要前提,具体到某一项工作上,就是对工作意义的认同感,将直接影响推进工作的状态、面对困难的心态、落实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团队和部门的和谐稳定。
政治判断力的高低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就是接受工作时的心态。如果在接受工作时就能对工作的意义高度认同,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推动工作、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反之,就容易因为思想不统一,摆不正心态,形不成合力,进而产生很多认识上的“困难”和“阻力”,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影响政治判断力提升和工作作风转变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站位不高,不能全面把握形势、透彻看清本质、深刻领会要义。比如,我们有时拘泥眼前,思考问题不能跳出今天看明天、看后天、看未来。有时陷入竖井思维,审视问题不能跳出个人思维、跳出部门、跳出学校看全局;二是标准错位,用老标准对标新形势,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经验应对新要求。比如,我们有时习惯于“过去怎么干以后还怎么干”,存在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三是立场不坚,面对困难就动摇、改变或者无视正确判断。比如,我们有时遇到他人质疑或负面舆论就下意识的否定自身的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要提高政治判断力,锤炼工作作风,就要努力提高站位,提升格局,不断增强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扣国家发展需求,紧跟学校发展思路,不断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的能力;就要坚定正确立场,不断提高境界,弘扬奉献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增强“靠得住、站得出、顶得上”的能力。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高度认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提高政治领悟力,保障政治实践效果
政治领悟力是对政治事务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是明确自身定位、有效推动工作的重要前提。
历史充分证明,科学理论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要把科学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实际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
政治领悟力作为作风建设和政治实践的重要先导,具体到某一项工作上,就是推进工作中的灵活度,将直接影响工作能否顺畅推进,决策能否落实到位,目标能否全面实现。
政治领悟力的高低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就是推动工作时的状态。如果在推进工作时聚焦目标达成,乐于思考探索,善于灵活处理,就会以一种有组织的状态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统筹推进,实现目标。反之,推动工作时就会以一种无组织的状态,生硬刻板地布置工作、机械教条地开展工作,这样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阻碍或者产生不必要的目标偏差。
影响政治领悟力提升和工作作风转变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不够,未能做到对党和国家的理论精神学深悟透。比如,我们有时习惯记一些文件中的文字和报纸中的提法,但缺乏对原则、政策背景的思考和理解;二是对标不够,开展工作未能经常与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比如,我们有时习惯于“自己能干什么干什么,会干什么干什么”,不能自觉、主动向“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三是思考不够,未能将学习成果全面有效转化为实践方法。比如,我们有时习惯于照本宣科落实文件,不善于结合实际推动落实,甚至有时当“二传手”“传声筒”,造成工作“上下一般粗”。
要提高政治领悟力,锤炼工作作风,就要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核心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把学校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就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将理论知识和成熟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妙法实招。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主动担当作为,对学校“十四五”规划“166998”总体框架做到心中有数,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牵引专项、牵引性指标、牵引性战略任务,深入思考、主动融入、有力支撑,筑牢“稳”的基础、凝聚“进”的动能,贡献“强”的支撑。
提高政治执行力,保持政治实践高效
政治执行力是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能力,是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的落脚点。
历史充分证明,政策再优越、制度再完善,不落实也都只是空想空谈。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
政治执行力作为作风建设和政治实践的关键因素,具体到某一项工作上,就是一个人的工作执行力,将直接影响决策执行和举措落实。
政治执行力的高低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就是工作落实的效果和效率。效果体现在保质保量、精益求精、甚至超额完成上。效率体现在只争朝夕,马上办、尽快落上。反之,就会拖沓推诿、敷衍了事。
影响政治执行力提升和工作作风转变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不强,不能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二是担当不够,得过且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落实工作“有时差”“慢半拍”。比如,我们有时会有畏难情绪、不愿离开舒适区,造成“上面狠踩油,下面不走道”的现象;三是能力不足,缺乏落实工作、攻坚克难的素质和本领。比如,我们有时习惯于发指令、提要求,不愿意想办法、出举措,解决实际矛盾。再比如,由于缺乏系统设计,造成基层人岗不匹配,工作分配不合理,部分人员内卷严重,部分人员习惯躺平。
要提高政治执行力,锤炼工作作风,就要强化政治意识,将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师生奉献;就要敢于担当尽责,勇挑重担,直面问题,杜绝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低水平执行;就要锤炼过硬本领,乐于在工作历练中提升能力,善于在向师生学习中积累经验,勇于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本领,争做理想主义实践者。领导干部作为落实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科学设计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人职匹配、各尽其责、各尽其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忠诚履职尽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劲头,以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姿态,出台牵引性政策、推出创新性举措、夺取标志性成果,协同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29个牵引专项和75项牵引性指标落实落地。
深悟政治三力,锤炼过硬作风是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机关走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必修课程。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和政治内涵,必须心系学校发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校发展规划、战略任务、重要举措的核心要义和实施路径,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