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哈军工纪念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作者
霍萍 叶晓丽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6-22

分享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校哈军工纪念馆榜上有名。黑龙江省共有3馆入选。此次命名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

哈军工是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2004年,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提出在哈军工原址建立“哈军工纪念馆”的提案,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2008年起,学校制定《哈军工文化园建设规划》,做出在哈军工原址系统打造哈军工文化园的决策,筹划包括哈军工纪念馆在内的“三区一馆”格局建设。2011年5月,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哈军工纪念馆筹建办公室和顾问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在各单位配合和支持下,正式启动建馆工作。学校出台《“哈军工纪念馆”总体设计方案》,按照“追忆展示哈军工历史、传承发扬哈军工精神的物质载体;凝聚哈军工校友及关心向往哈军工人士的情感纽带;收藏哈军工史料实物、研究哈军工历史文化的权威机构”的目标定位,采取编年体体例形成文本。当时96岁高龄的刘居英老院长欣然题写馆名,号召校友支持建馆,他在《致哈军工校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是我们广大军工校友多年的热切期盼。”哈军工(北京)校友会等各地哈军工校友、军工学员的家属积极支持,踊跃捐款捐物。在实物征集中,筹建办遍访26个城市,召开数十场校友座谈会,从没有一件馆藏实物,到不少国家珍贵文物“镇馆之宝”的首次亮相,纪念馆刷新了黑龙江省文博专家组的纪录——从未如此顺利地鉴定出这么多珍贵的文物。2013年8月31日,哈军工纪念馆正式开馆。

哈军工纪念馆占地面积3837平方米,现有馆藏21000余件,馆内全面展示了哈军工筹建、发展、分建、改建的历史,也揭示了哈军工作为国家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科学技术学府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对我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集中展示哈军工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贡献与成果,是一座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全面展示哈军工发展历程和所取得人才及科研成果的高校博物馆。

哈军工纪念馆2013年被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称号;2014年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15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16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被教育部办公厅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该馆现已成为黑龙江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人民在国防科技发展中的红色记忆和在艰苦年代展现忠诚奉献、勇创一流、献身国防的重要精神家园。

哈军工纪念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积极打造“红色与特色”相融合的文化发展平台。纪念馆遵循“用纪念馆传承文化,以开放服务育人”的原则,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形成面向校内师生和社会大众的两个服务面向,铸就文化育人研学实践新品牌,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20万余人次。纪念馆累计举办“重温创业艰辛、珍惜建设成果”等主题教育活动50余次,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策划并举办“纪念陈赓院长诞辰11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等30余项原创展览,并以开门办展览的形式走进部队及中小学,特别是将哈军工红色文化走进全国红军小学,形成了“流动中的纪念馆”“我的大学梦”“展览边疆行”“工承红军中国行”等非常有口碑的品牌活动。

哈军工纪念馆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高校博物馆”为总体目标,突出“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军工研究中心、哈军工文献实物的收藏中心、哈军工精神的宣传中心)整合研究资源,打造文化育人高地。纪念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整合校内红色资源,讲好历史故事,讲党史知校史,推出党史学习教育订制版学习菜单,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2015年成立哈军工研究中心,已开展课题申报立项52项,对“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等战略研究产生一批高水平成果。“哈军工精神与校史文化”专题进入联合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方案。纪念馆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组建大学生志愿讲解团,讲解员的招慕和培训形成制度化,现已培养学生讲解员400余名,包括中文、英文、俄文讲解员。

哈军工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等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改进展览陈列,优化参观线路,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着力讲好哈军工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哈军工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编辑:霍萍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