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水下夺魁的中国队长
作者
管建涛&#…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11-25

分享

2019112818111011.png

2019112509265212.jpg

◇他们成功打破美国和加拿大高校的垄断,成为水下机器人领域最高级别赛事中首支夺冠的亚洲队伍

◇“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水下机器人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将中国水下机器人的实力展现出来,是我们最骄傲的事。”

◇地下室是他的科研“秘密基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哪怕当个“地下工作者”也幸福

“有了!有了!”随着水下机器人机械臂最后一次顺利投放,周翰文大声欢呼,再一次将世界冠军收入囊中。今年8月5日,第22届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在美国圣迭戈落幕,周翰文带领“E唯战队”卫冕冠军。

这个身高1.8米、笑起来有点憨的“95后”男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一年前,他和队友们在这项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国际顶级赛事中,成功打破美国和加拿大高校的垄断,成为首支夺冠的亚洲队伍。“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水下机器人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将中国水下机器人的实力展现出来,是我们最骄傲的事。”周翰文说。

水下战场的“老兵”

“去年拿了冠军,有人不服气,甚至说我们昙花一现,给我们很大压力。但我们有信心,因为团队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足够的优势。”周翰文说,今年共有50支队伍参赛,“E唯战队”脱颖而出,再次证明夺冠并非侥幸。

今年,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的主题是“抓鬼”,周翰文和团队给参赛机器人取名“钟小馗”。“因为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神。”周翰文说。

比赛中,“钟小馗”在两个水声声源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抓取、投放、撞击、定点上浮等任务。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赢得了阵阵掌声,也得到了比赛主办方的高度认可,称赞中国团队在比赛中完美展示了机器人在水下航线的自主运行技能。

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最高级别赛事,被誉为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从2011年起,“E唯战队”就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参赛。和他们同台竞技的是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顶级工科学校的团队。

连续三年参赛的周翰文是水下战场的一名“老兵”。哈尔滨工程大学历来有水下机器人研究的科研传统,周翰文在大一时加入社团——“E唯协会”,开始参与水下机器人的设计工作。“E唯”是“Electronic Vision”的缩写,意为“电子畅想”,激励着他们对电子世界的追求与探索,集智攻关、协同创新。

周翰文介绍,在水下,一般电磁波容易被海水吸收,传播距离短,效果不佳,而声音则可以传播达几公里之远。“钟小馗”就是根据声音判断声源的位置,利用“双目视觉”完成水下图像识别,再通过用水声信号实现两台机器人同步操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水下机器人运行所需的推进器、螺旋桨、耐压舱、控制电路、超短基线系统、通讯系统等,都是周翰文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和制作完成。他们还针对竞赛研发出一套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通过模拟水下机器人实验,把图像和水声集于一体,节省了实验时间和成本。

地下室就是“秘密基地”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地下一层,一排十来间地下室就是周翰文和队友们的“秘密基地”。走廊顶上悬挂着各种飞行器模型,墙壁上张贴着各种展板、奖状和证书,地板上还摆放着形态各异的水下机器人和所需材料。实验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器件、工具,地面上则趴着十几个充电器,柜子里放着大家的生活用品。

周翰文回忆说,最初来地下室做实验时,感觉这里的科研条件跟自己理想中的实验室很不一样。没有专业服装,没有高端面罩,大家都穿最简单的T恤或迷彩服。

但“泡”的时间长了,这间地下室也显得愈发可爱起来。“我们泡实验室是以学期计算的,一泡就是一学期。”周翰文说,这既是他们的实验室,也是他们的“宿舍”,住在这里很方便。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是“地下工作者”,周翰文说:“这里冬暖夏凉,基本生活都可以在一栋楼里解决,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很幸福。”

今年5、6月份是水下机器人调试密集阶段。团队8个成员分成两组,一组从晚上忙到凌晨三四点,另一组就从早上七八点开始接班,就这样接替着连轴转。有时候学校场地有限,他们就借用其他学校的游泳池,每天晚上9点开工,调试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离场。

参赛回来,周翰文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就又在“秘密基地”里开始了新实验的备战。比赛激发了他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不服输的劲头推动着他不断前进。

向深海挺进

周翰文说,比赛只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科研才是主业。从竞赛走向生产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把诞生于实验室里的技术产业化,是他最关心的事。

为了让水下机器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周翰文所在的团队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数据融合、智能控制等技术,搭建了智能化无人平台,一些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已经有了现实应用。

周翰文说,他曾参与检查西气东输跨江隧洞。整个隧洞长600米、水深50米,潜水员下水作业非常困难,此前隧洞已长达10年没有检修。他参与研制的机器人在管道和隧洞之间的狭小空间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录下了近500G的视频,完成了所有的检修任务,找到了5处螺栓锈蚀、部分防腐层脱落等问题。

目前,周翰文还在研发一款可以捕捉海参的水下机器人。他说,海产养殖行业面临着潜水员短缺的难题,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潜水员去捕捉海参。

“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潜水员能下潜到水下二三十米,而机器人能下潜到水下200米,人们只需要一边看着显示器,一边遥控机器人,就能准确找到并迅速捕捉到海参。”

“现在水下机器人行业刚刚起步,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周翰文说,水下机器人用途广泛,包括深海探测、搜集信息等多个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周翰文清醒认识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重道远,这不是赢得了一个竞赛就能实现超越的。“只有把每个点都做到极致,一点一滴积少成多,才能促进技术大发展。”硕士毕业后,周翰文将选择继续攻读博士。

“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东西,勇敢去做,坚持去做。”周翰文说,他将继续在水下世界探寻,不断向海洋深处挺进,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瞭望》新闻周刊: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627406?channel=weixin

新青年工作室:https://mp.weixin.qq.com/s/8Xmr2thpDbdr_FczqEEK7A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627961?channel=weixin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9-11/18/c_1210358139.htm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