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自动化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上大学后热衷于创新创业活动,新成立外骨骼技术公司不到一年既估值过亿,即将完成preA轮的融资。
大一的“头三脚”
我是2004级入学,2013年博士毕业的。在校的这10年,我赶上了创新创业的浪潮,与创新创业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从创新说起。大一时,我干了三件关于创新活动的“大事儿”。一件就是军训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国防教育月”科技作品设计大赛。当时我还不怎么会用visio、word、CAD这些软件,所以就把手绘的草稿交上去了。这个“磁性制导”的概念设计获得了二等奖,给我增强了不少信心。
第二件事儿,就是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创新团队。报考咱们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看了CCTV机器人大赛,被咱校团队惊艳的表现所吸引。我当时特别想加入这个团队,但是担心自己才上大一啥也不懂会被拒绝,于是,想通过加入校科协这种“曲线救国”方式“走个后门”。不过这个事情我想多了,我现在还记得团队指导老师陈东良说的那句话,“谁都可以来,我们不刷人,让时间去刷人”。
第三,就是我加入E唯协会,在刘文智、李海波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比赛。21A的地下室,可以说是我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后来,学校不断的投入,“基地”从最开始一个昏暗的被人遗弃的地下室,逐渐发展成为有加工能力、有实验水池、有众多场地的学生实验室,还承接了很多国家重要课题的科研任务。
“学校拾柴火焰高”
我上大一时,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啥是科技创新比赛,可到了大三时,学校的科创活动犹如燎原星火,如果要是不参加个比赛,你就是彻底out的人了。这个变化,主要是因为学校出台了很多的利好政策,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不仅可以去各个实验室参与科研、有了更丰富的科技竞赛目录可以参赛、不用省吃俭用跟家里要钱做搞科创,还有机会通过参加国际比赛开阔视野。
历届的“五四杯”,都是我必须参加的“盛会”。刚入学时,“五四杯”还是“少数人”的比赛,规模和影响都不太大。从2006年开始,学校接受本科教学评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五四杯”的比赛场地搬到了新修好的启航阳光大厅,参赛作品、人数和规模也都有了量和质的飞越。
同期,学校配套了很多政策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特别实用的就是科研立项。因为搞科创,尤其我们做机器人的项目,还是挺费钱的。之前都是大家组个团队,每个人凑个份子钱,或者跟家里要钱。而有了学校的资助,我们的经济压力小了不少,大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就更高了。
学校还开放了很多实验室。大二时,我加入了叶秀芬老师的实验室。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参加了郭书祥教授的863课题的研究,“领先”于其他小伙伴,接触了尖端的科研工作,这个课题最后获得了省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6至2009年间,我参加了国内的各大机器人竞赛,获得了不下20个创新大奖。在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等项目的比赛中,我已经拿冠军拿到手软,可以说是国内无敌手了。2010年开始,学校支持学生出国参加国际比赛,我有幸作为队长带队去美国参加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并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在这个比赛中,我积累了经验,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创新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国际化了。
由“创新”到“双创”
大一时,我自告奋勇地竞聘了科协创业部部长,组织了当年的校“五四杯”创业计划竞赛,对创业有了一些懵懂的认识。此后,我也做了一些创业方面的尝试,比如2010年做了一年的团购网站,取名程团网。不过由于缺少精力,而且不懂互联网创业,一年后,该网站就停摆了。后来,我又转回来做技术创业,做智能站台系统,也因为政策问题没有成功,不过却意外获得了200多台智能公交的智能监控调度系统的订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研发和交付。这算是第一次创业成功吧。
做团购网站、智能站台的创业经历,让我意识到人还是要利用自己的长处做些事情。我们在学校这些年积累的就是创新、是技术、是研发的能力,所以,后来我还是选择技术创业。在随后两三年的时间里,我带领团队承接了细胞培养罐、水陆两用气垫船等项目,获得了用户的好评。考虑到团队发展的前景,我决定注册公司,以公司的形式承接项目。2012年,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校国家大学生科技园注册成立。
大学生创业,最难的就是开局。电影《投名状》里面提到的“抢钱、抢粮、抢地盘”,和我们的创业很相似,都无外乎是缺少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危难之际”,校团委为我们提供了场地和技术指导,学校也为公司提供了一些外包项目。后来,我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孵化器和创业平台,但我觉得学校要远远好于外面任何一个孵化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公司成功申请成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从以项目为主转化为以产品为主。
用创新的“利剑”劈开创业路上的荆棘
2016年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提升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和团队抓住了这次机会,确定将“柔性外骨骼”作为参赛项目。这是一种可以为人体弹跳运动提供额外附加力的踝关节助力装置,帮助行动不便人群恢复行动力,让普通人突破自身人体运动生理限制。比赛前期,校团委的外聘专家指导我们进行市场调查、项目包装,仅是策划书就改了40版。此次参赛,我们获得了银奖。随后,我们获得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区二等奖并入围总决赛,并在全球智能智造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累计获得40万现金奖励。
如今,程天科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软件设计与开发于一身的新兴高科技企业,业务涉及特种机器人、人体外骨骼、机器视觉、物联网技术、工业自动化改造等多个领域。公司现有员工46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4人,部分为我校自动化、机械、管理、金融和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马上也要完成preA轮的融资。
“跟着蜜蜂找花朵,跟对时势有未来。”这些年来,我获得了不少“创业之星”“创业先进个人”之类的荣誉,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成功创业的人,还谈不上是创业成功的人。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赶上了好时候:一是国家重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二是国家重视大健康、养老产业;三是国家要重点发展康复辅具产业,而且明确提出2020年要做到7000亿产值。这些国家需求,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外骨骼机器人全都契合。未来,我们要让这款产品能为更多的老人、伤友服务,让他们可以重新自由行走、享受生活,同时减轻子女们的养老压力。我们还要继续研发外骨骼技术,使之成为新一代的计算承载平台,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个人机结合产品。
作为过来人,我个人认为,学校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学培养的人才,一定是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而不是只会做例题的人。创新创业,其实就是在检验和锻炼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家克服未知或者陌生困难的能力,这远比单纯掌握专业技能有用得多。还有,我想告诉那些对自主创业跃跃欲试的学弟学妹们,创业不代表一定要自己去开公司。去研究所接手一个新的型号的研制工作,其实也算是一种广义的创业;去一个新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帮老板独当一面,也算是创业。
创业路上,没有那么多诗和远方,更多的是血淋淋的现实,但大家要敢于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创业是绵延不断的路,没有一成不变的赢家或者输家,成功与失败永远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