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创新故事绘一期】谭思超:共建促融合 融合促发展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0-07

分享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行业大院大所开展支部共建和课程思政工作,通过党建共建促进党建与业务、学院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汇聚合力,共谋发展。核学科属于特色学科,具有典型的行业特色,服务于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行业,二者存在广泛的业务合作,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合作的范畴,推动学校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共赢。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学院党委做了一些与行业单位共建的尝试。

支部共建的首次成功尝试

今年的7月8日,核学院核动力装置研究所党支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六室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学院和设计所一直就有很好的科研合作,原计划是进行一次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工程领域应用的学术交流,经双方沟通,达成了支部共建的意向,并开展了学习分享。核学院党委书记谭思超向对方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25个科技工作者回信的体会,介绍了学校党委正在开展的创新故事会活动,对方非常感兴趣,认为我校这一做法具有创新性,对解决他们单位创新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动提出希望学院提供创新故事会的相关材料。

学习交流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党委委员李宁认为学校的“三个第一”与“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高度契合,希望通过本次党支部共建活动作为创新合作模式的起点,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助推双方在“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实现共建。谭思超对设计所长期深耕核动力技术研发,践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表达了敬佩之情。双方的党员在交流中认为:两个拥有优良光荣传统和精湛业务能力的支部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搭建双方在理论学习、科研业务、行业合作、人才培养的密切交流平台,增强双方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科技创造力和成果转化率,肩负起新时代强核强国的责任担当。

中核404一分厂的党委的共建意向,一分厂是我们学校核化工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去向,但由于地处西北,人才吸引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迫切希望能够让我校的学生在招聘前多了解单位。核学院主动提出,可以通过党建共建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党员和学生结对子,让404的优秀党员参与到核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把招聘做到前面,把培养延伸到学校,学校也能引入优质的企业资源,并进一步拓展合作。根据学院统计:2005年至2020年共计有65名哈工程学子入职404,2015年至2020年有55名学生选择入职404,2019至2020年有40名学生选择入职404。学校毕业生秉承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在早一批入职的哈工程学子中产生了6名科级干部和3名处级干部。涌现出一批以黄银同志为典型代表的优秀学子,2017年及之前的学生均已走向重要的管理岗位。404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是:近三年入职的学生均分布在重要的技术岗位和基础管理岗位,整体来看哈工程学子均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哈工程学子的入职对工程建设及生产科研的持续稳定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新案例带给学院的启示

两个共建案例给了核学院很大的启示,在党建共建方面,高校和行业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建需求,下一步,学院党委将继续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思路,把共建做实做深。

一是以“党建进项目”工作为载体,促进双方党建与业务融合。核学院与行业院所、企业现存诸多合作项目,涵盖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和产业,合作项目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在以往的合作中,只停留在单纯的技术交流之上,已显现出校企合作的局限性,拟通过党建进项目、成立临时党小组等形式,提升团队成员协作力与凝聚力,培育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特别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很多项目进展存在滞后,这更要拿出“敢为的勇气”和“必成的劲头” 强调成员责任意识,营造勇担当、敢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成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团队执行力,以党建促进项目的执行。

二是以交流共享为主题,共同开展组织活动,丰富双方合作的范畴。基于与行业支部共建关系,联手开展组织生活,以交流共享为主题,促进学院党支部与行业支部之间构建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的组织架构,合理利用彼此优势资源,加强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学院所服务的核行业均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优质的党建平台基地,学校也具有军工纪念馆、船舶博物馆、海洋馆等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党课互动互学、党建资源共享、党员结对互助等活动,实现开放、共享的关系,制度上深化和牢固学校及行业党组织关系,既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可以更深入挖掘特点,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共同提高。

三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行业育人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一方面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生力军,直接参与了项目的合作,通过党建进项目,互动互学,可以直接服务于研究生的培养,也为研究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共建单位均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比如“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和学校“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都是值得双方共同学习的元素。

讲述人谭思超,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