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作者
李颖超 赵琳琳
摄影
王一勇 赵琳琳 艾力 赵梦含 陆川 李欣媛 杨禹璇 田浩晨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1473
更新时间
2025-06-24

分享

6月23日,哈尔滨工程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体育场举行,在师长亲友的见证下,3706名本科毕业生、3626名硕士毕业生、283名博士毕业生拨穗正冠、合影留念,为自己难忘的哈工程求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哈尔滨会场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会场

烟台研究院会场

校党委书记高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杨德森,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殷敬伟,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震,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汝建、赵玉新,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吕开东,校长助理尹航、耿敬、陈海龙出席典礼。校党委副书记李荣生主持典礼。

全体人员起立,面向学校受赠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当天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奏唱国歌。

全体校领导与导师代表共同为毕业生颁授毕业证书、援正流苏并合影留念。

宋迎东在致辞中表示,同学们在哈工程以日新之我拔节生长、以求新之我开拓创新、以拓新之我倾心科研,一同亲历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的至高荣耀,一同见证了70周年校庆的荣光时刻,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参与和推动者。

在同学们即将走出校园之际,宋迎东对全体毕业生“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提出三点期望。

一要永怀爱国之心。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二要树立报国之志。希望同学们砥砺报国之志、实践强国之行,涵养突破常规、挑战未知的创新精神,弘扬躬身求索、笃行不怠的务实作风,在创新报国的火热实践中走在前、做主角、当先锋。

三要倍增强国之能。希望同学们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认知,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强国目标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宋迎东殷切寄语毕业生们,希望同学们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跑好历史的接力棒,铸就自我的新辉煌。母校愿做托举你们振翅高飞的长风,心灵栖息的港湾,坚实可靠的后盾,不管离开多久、走得多远,永远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赵玉新宣读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决定。

韩端锋宣读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和毕业金榜表彰决定。

李荣生宣读“我最喜爱的老师”和“毕业生身边最温暖的人”获奖者名单。

隋然、李秋荣、李小兰、张学义、王伞、刘冰、苏屹、张学超、曲静、夏振猛、凌焕章、张兰勇、王建军、李鹏、杨东梅、刘天森、叶方、张爽、曹云鹏、黄玉龙20位教师获得“我最喜爱的老师”奖项;于晓阳、马松、王淑娟、由春桥、付强、许欣航、孙建华、孙璐、李晋如、杨一鸣、张俊南、陈嘉琪、陈蕊、赵宁、赵晴、徐文凯、黄超、蔡德龙18位老师获得“毕业生身边最温暖的人”奖项。

船舶工程学院教授段文洋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以“忠诚、开拓、传承”为主题,寄语毕业生们忠诚铸魂,以国之所需为航标,做红色基因的赓续者,以孜孜以求的态度坚持对真理的探寻、对卓越的追求;开拓笃行,以工学并举为桨橹,做蓝色疆域的破浪者,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奔赴什么”为坐标,在时代的浪潮中锚定前行的航线;传承燎原,以教育家精神为火种,做星空的点亮者,为后来者照亮探索的航道,让“哈军工”精神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我国首批女潜航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2008级哈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张奕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她勉励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让哈军工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科技创新的山峰上不断攀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科技大国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转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面对困境不放弃、不退缩,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容应对挑战,化挫折为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未来技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张竞丹,南海研究院硕士毕业生游航,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曹一乾先后代表毕业生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哈工程的学习成长经历,表达了对学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他们表示,将传承哈军工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在领誓人张竞丹同学的带领下,全体毕业生庄严宣誓。“牢记嘱托,报效祖国;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严谨求实,敢为必成;奋力拼搏,振兴中华”。毕业典礼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歌》中落下帷幕。

师生联袂演唱  厚植家国情怀

“当离别开出花……孩子放心去飞吧,在你的身后有个等你的家”一首歌曲联唱《离别开出花》的音乐响起,典礼现场瞬间沸腾。博士生导师王建军、费红姿、单明广、姜海丽,2025届毕业班辅导员杨一鸣、王璐瑶与学生代表为现场师生献上一曲曲动听温馨的歌曲。《光阴的故事》《朋友》《海阔天空》《再见》导师、导员、毕业生齐声和唱,通过动听的音符和旋律,唤起毕业生大学四年对母校、恩师、同窗的真挚情感,点燃毕业生心中奔赴万里海疆的使命召唤,成为他们离校启程的独特的“成人礼”。


典礼现场,2025届同学们都会收到学校为他们准备的专属“船票”,“船票”的起点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终点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寄托着母校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祝愿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通过扫描毕业纪念“船票”卡片的二维码,每名毕业生都收到一份专属数字画像,通过数据赋能汇聚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成绩、科研项目、获得荣誉、图书借阅等40余项学习生活情况。

温情毕业季  双向奔赴的“仪式感”

毕业典礼这天,即使天气炎热,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哈军工老教员李文煊携85岁高龄的老伴,来参加材化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王传霖的毕业典礼,要送送他喜欢的“小王”同学。穿上最为珍贵的军装,胸前戴满军功章,王传霖收到了爷爷的“最高待遇”。

2023年5月,王传霖因学校红色火炬学生社团活动——寻访老兵活动结识李文煊爷爷。从那时起,他与李爷爷相互关心、相关温暖,逢年过节,王传霖都会去李文煊家看望爷爷。王传霖毕业去向是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即将走出校园,踏入工作岗位,他说:“我将铭记爷爷的教诲,传承哈军工精神,为祖国的核事业作贡献,永远都做老战士心中的‘小王’。”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毕业生精心准备了定制指环作为毕业留念。戒指盒“下圆上方”,整体呈“学士帽”的形状,一枚母校纪念指环,印有学院LOGO,是学子的“独家记忆”,承载着学院满满爱意,希望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忠诚的烙印,拼搏奋进,敢于挑战,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联合在典礼现场拉起一幅长26米,宽2米的照片墙。照片墙由311张照片组成,记录学生毕业季点滴瞬间。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朴帅签约至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典礼前夕,因不慎脚腕骨折,只能坐轮椅前来参加毕业典礼,他说:“毕业典礼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节点,虽然腿有伤,也要来现场为大学四年画上完美的句号。”

毕业心声:珍重!再见!我们毕业啦

感念恩师的谆谆教导,是你们的智慧慈爱、辛勤付出,为我们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感谢父母托举成长的手,是你们的支持鼓励、一路携手,让我们山高水长任遨游。

感恩遇见,感谢并肩,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愿前程可期,未来顶峰相见。

1958年3月,哈军工第一期学员毕业,病榻上的陈赓写信祝贺:“处在今天的原子、火箭时代,我们就有可能,而且必须积极地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成就,以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再到哈工程,一代代学子将报国情怀融入血脉。今天,又一批毕业生满载着梦想与希望,奔赴人生新的征程,他们将牢记嘱托,奋力拼搏,在新的征程上,强国强军,再立新功!

编辑:李颖超  审核:吴丹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