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学校“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5月12日至15日,学校举办第十一届中韩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讨会(WORTH-11)。来自韩国核能领域的近70位专家学者,与来自国内核能领域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反应堆热工水力与智能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聚焦核能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探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中的融合与应用前景。
会议由中国核学会和韩国核学会支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韩国原子能研究院以及学校共同主办,中国核学会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分会协办。
校长助理耿敬、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韩国核学会理事长郑釩津(Bum-Jin Chung)、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管理部朱金海、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基永(Ki-Yong Choi)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耿敬表示,学校坚持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为核工业输送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此次研讨会为促进中韩两国在核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深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携手推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持续进步,为核工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高克立表示,中韩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讨会不仅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及严重事故等领域重要的高水平国际会议之一,更是全球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深入探讨,为世界核能安全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郑釩津表示,研讨会已成为深化中韩人文交流合作的坚实基石,为中韩学者、科研人员与学子搭建起交流前沿理念、实验成果与理论突破的桥梁。核能在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挑战中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核能领域的持续进步。

朱金海表示,热工水力是保障核能安全的关键技术。面对小型堆、智能化及高安全标准等新兴趋势,中韩应进一步深化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共建国际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核能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崔基永强调,核能不仅是电力供给的重要力量,更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热工水力研究是核能创新的核心领域,希望加强中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挑战。


会议为表彰在中韩学术合作及WORTH研讨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分别向两位创始人韩国原子能研究院白源弼(Won-Pil Baek)、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陈炳德颁发“卓越创始人”奖,向两位联合创始人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宋哲和(Chul-Hwa Song)、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黄彦平颁发“卓越联合创始人”奖。
此次会议设立了7个研讨专题,18个分论坛,共完成了111组学术汇报,并评选出40篇优秀会议论文。
在学生竞赛环节,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中韩两国14所高校的38名学生代表展示了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核学院相关实验室,并与核学院师生代表就深化合作开展座谈交流。
中韩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讨会于2001年发起,旨在推动中韩两国高校、研究机构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有效促进了中韩核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