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规划是指引学校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我校于2009年启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首次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顶层,以13个专题规划为支撑,以二级单位发展规划为扩展,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富于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完整规划体系。8日下午,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个院系子规划接受校内评审。
作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专门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学校首次设立了13个专题规划,包括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科研实验室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而作为各专题规划的横向扩展,二级单位发展规划则由各学院(系、部、中心)编制完成。重点落实好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工作理念,统筹规划好学院各项工作,形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协同支撑。做好前五年总结、形势分析,明确“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建设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内容。
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总体思路,学校日前对“十二五”专题规划和二级子规划进行了专题布置。10月启动院系“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本次评审由动能学院开始,于本月月底前完成。
动能学院院长马修真从学院基本情况、当前形势分析、主要任务和举措等十个方面就学院“十二五”事业规划制定情况进行了汇报。
校领导刘志刚、高晚欣、杨德森、夏桂华、张文平,校长助理杨冶出席评审会。副校长姚郁主持评审会。教务处、研究生院、人力资源处、科技处、实资处等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加评审会。
针对发展规划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高晚欣提出要重点面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难题,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针对发展规划中的专业建设等问题,杨德森强调要以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梳理、通盘考虑,合理设定发展目标。针对发展规划中的科技发展问题,夏桂华提出要密切关注国家、国防重大需求,构建顶天立地的高水平自主科技创新体系。针对发展规划中的实验室建设问题,张文平提出要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发展契机,创新思路、深化内涵,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搭建重要支撑平台。姚郁在主持评审会时指出,各院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二级办学实体在做好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认真梳理、系统总结,做好各单位“十二五”规划,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研究型大学奠定基础。针对发展规划中的学科建设问题,杨冶提出要建立以既注重行业贡献度,也注重学界影响力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的学科发展观。
校长刘志刚最后讲话。他说,作为首个参评学院,动能学院的“十二五”规划体现了自身的发展特色,贯彻落实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建设思路。针对学院如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增强规划的主动性。各学院要充分发挥两级办学实体的作用,紧密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自主设计、科学谋划好学院的长远发展。二是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规划的制定要在横向上加强参照系的对比,纵向上深入总结自身的建设规律,既体现出前瞻性,也要体现出系统性。既要有国际眼光,也要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三是各院系负责人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要将做好规划提高到谋篇布局的高度上,为学院的发展,乃至学校的未来贡献智慧。
“十二五”规划对学校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十二五”期间原则上学校将按照“以规划建项目储备库,从项目储备库遴选建设项目”的思路进行相关领域建设。按照总体安排,学校于2010年7月上报工信部“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十二五”规划体系初定于2011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