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深入实施教学优秀工程,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推出了三大有力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项措施是全面展开教师“PK制”。学院为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加强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继2006年12月以《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两门专业基础课为试点进行全院范围公开试讲竞争上课后,先后对本学期其它课程进行了试讲。从教学效果和学生状态反馈以及教指委听课测评的结果来看,竞争上课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针对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将要开设的课程,先期从中选取了需要教师人数较多、报名人数比较集中、竞争激烈的5门课程,即《电力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检测与转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和《可编程控制器》,于本学期5-6月份先后进行了试讲工作。学院按照制定的课程试讲管理办法和试讲评分标准,依据试讲教师得分,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确定每门课程的拟聘任教师,并在全院公布。竞争试讲的淘汰率高达50%。
学院有关负责人说,从教学基础抓起,从授课质量提高抓起、从提高教师主观意识抓起是巩固评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行之有效的途径。自动化学院将对所有课程进行试讲和教师队伍重组,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项措施是评选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院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有所建树和创新,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2007年开始,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活动。学院确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申报名额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8%,由各教研室申报,评选数量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评选工作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进行。6月30日,学院统一组织申报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进行答辩。相关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7名专家根据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标准及得分统计办法,参照《自动化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测评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最终从31篇申报的论文中择优评选出了20篇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在全院公布。学院拟推荐前9名参加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毕业典礼上,学院领导亲自为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正面导向鼓励的同时,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抽查了50份毕业论文,组织专家进行复查,以取消指导教师次年的论文指导资格作为“惩罚”机制,促进提高论文质量。学院有关负责人称“复查结果十分乐观”。
第三项措施是评选学院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为鼓励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开展了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学院3月份组织专家对首批优秀硕士论文进行了评选,向论文作者和11名导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公示。学院随后将组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学院有关负责人说,评选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对研究生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和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良性影响,也有效地激励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精神。同时,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成为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岗位聘任中的硬性指标,大大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