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60年代,雷锋不可谓不说是个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时代榜样,他所受到的崇敬与关注比起今天拥有粉丝千万的明星偶像来说也毫不逊色。尤其是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人人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潮。在第53个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全国上下再一次开展各种义卖、捐赠、看望留守儿童、前往敬老院与福利院送去祝福与陪伴等纪念活动,雷锋好像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然而,我们不应忽略的是,一直以来,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雷锋精神却逐渐被人们忽略,学习雷锋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人们组织各种各样的雷锋小分队,默默无闻地出现在一切需要帮助的地方,再给予如春风般温柔细腻的帮助后悄悄离去。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平地上冒出的雷锋雕像,听到的是活跃在文件中的弘扬雷锋精神倡议,感受到的是在需要楷模时出现在标语和口号里的“雷锋叔叔”……雷锋早已离去,但我们的社会却时时刻刻都在呼唤着雷锋精神的再现。
在我看来,只有将雷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理解并转换为自己的行动,这位中华大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楷模才永远不会失去光辉,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暖流环绕。而这份行动的实施,需要新时代榜样力量的指引,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将学习雷锋的自我意识根植于心,更需要注重点滴甘于将每一次小善的累积。
让雷锋热回归,离不开当代一批又一批热爱公益、用生命践行雷锋精神的时代先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普通生活中发光发热,身体力行地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在有需要的地方搭把手、出把力。从几年前就被媒体争相报道、为做慈善倾其所有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的“雷锋传人”的郭明义,到今年的感动中国获奖者、主动请缨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90后大学生官东;从由最初3000多名志愿者发展到近2万人,并在全国有600多支分队,志愿者总数超过130万人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到成立8年来志愿者发展到超过15万人,遍布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队伍仍在不断壮大,并成功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我们欣慰地看到这爱心之河没有断流,这星星点点的爱心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汇聚成一片灿烂的星空,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内心。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着雷锋精神:爱岗敬业、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这些人在没有聚光灯的舞台上不知疲倦地将爱心舞动。
让雷锋热回归,就需要让“雷锋精神”走下神坛,让“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扎根于每个人心灵的行为准则,让学习雷锋精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看到被舆论几近“妖魔化”的倒地老人时抛下那么多的顾虑去将他们扶起,当我们在春运拥挤的火车上为买了站票的农民工兄弟们让出一个可以歇息的座位,当我们帮校园里拾荒的老人拿一把沉重的袋子时,雷锋精神的感召就已经产生了神奇的作用。我们无需大吹大擂,将奉献挂在嘴边,也无需时时注意,一心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更无须给自己设置无谓的爱心标杆,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到一份心,出到一份力,就足矣。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如若在校园里时间和空间都相对有限,就学着去做好分内的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团结同学、参与团队合作、把握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发挥出来,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和贯彻。
一年又一年,有人戏谑说,“雷锋叔叔总在三月来四月走”。怎么把积小善成大善的道德财富留住,怎么让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精神持续,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学习雷锋好榜样……”熟悉的歌声再次在耳边响起,希望这旋律能久久不散,而在你我的生活中永远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