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香港理工大学,红色紧凑的群体楼房是一特色,校园中心坐落着温家宝同志的题词——明道利器,兴古为新。香港理工大学起源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其“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不断激励着这所大学在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及伙伴写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本人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前往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研究,对这所学校科学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高度和研究态度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理工大学的管理体系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系里仅设置系主任一职管理系的各方面工作,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组成。这一管理模式的特色在学校的学术研究、实验研究和学术交流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学术研究方面,系教授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授会对新入职教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和本系的学术梯队建设起到重要的把关作用。
香港理工大学会经常有学术报告,其被邀请来的学术报告人都为本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研究人员,在其香港理工大学4个月的时间就听过4场学术交流报告,印象非常深刻,其信息主要来源于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全体学生和相关人员的邮箱,报告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听过几次报告之后,你会很喜欢和享受这种学术的交流方式,因为你可以了解到对于同一个研究方向,不同国家和地区学者的不同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可以非常清楚地掌握目前该问题所处的研究程度和之后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方式对于科学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香港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面积较小,但在香港理工大学实验研究方面给我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香港理工大学实验室设备虽然并不是非常的完美,虽然实验室所占的面积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拥挤,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整个香港理工大学实验室是开放的,实验室配备专业老师教会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并且导师非常鼓励学生亲手做实验,并且所有的试验设备是所有大家共用的,学生在使用实验设备之前,只需要在网上预约或者告知实验室老师即可。
香港理工大学的教师非常热衷于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如国际会议、小型研讨会等,每位老师经常奔波在世界各地,把自己的研究思路传递出去,香港理工大学的老师非常在乎文章发表在何种刊物,该刊物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引的次数,对文章内容的原创性和前沿性有着严格的要求,香港理工大学对博士生的毕业没有严格发表论文篇数的要求,有的老师要求只要发表论文就一定是这个领域的最好的文章,甚至有的老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发表文章只在《Nature》,每1篇文章都会通过多次的讨论才会投入相应的杂志,甚至这种要求显得有些苛刻,其原因在于老师对于自己学术声誉是非常在乎的,尤其是不能容忍文章的抄袭,或许是这种执着的态度,使得他们所发表文章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他们并不是在乎文章的数量,是在乎文章的质量。
两次前往香港理工大学的访学经历,对我个人的教学、科研工作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不仅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还以CNT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知识为基础,在科研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