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未雨绸缪 精心策划 抢占先机
——有效推进大学协同创新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作者
李树林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3-31

分享

自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提出“协同创新”这一概念以来,社会各界对“协同创新”的探讨越来越多,并逐步付诸实践。许多大学校长认为:开展协同创新,既是当代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要发挥好作用,必须具备一些先进理念和处理好若干关系。对此,本文结合协同创新的内涵以及大学的现状提出了有效推进大学协同创新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正确认识“协同创新”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当今时代,协同创新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新华汉语词典》对“协同”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辞海》对“协同”的解释有几个含义:谐调一致,和合共同;团结统一;互相配合。管理学上的“协同学理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是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总之,所谓协同创新,就是围绕创新的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

历史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大多是通过相互合作最终完成的。只有融合与协同才能实现创新效率最大化。由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看,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从国内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竞相探索的新型创新模式。我国最早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技术以及现在的第三代通信标准TD—SCDMA(简称3G)产业化专项的成功无疑不具有协同创新的成果展示。近年来,各行业在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探索推动协同创新的模式,力求形成特有的优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也是如此,2011年10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发起,我校也参与其中的11所行业特色型学校共同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就是协同创新的一个案例,目的就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等教育集团对接,努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联合体的国际品牌。

从全球协同创新的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几种形式。一是技术创新联盟,主要功能是由政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和机构组成紧密型或松散型组织,共同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并共享成果,促进联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创新网络,主要指创新主体以互动学习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而结成的网络联系,主要功能是提供全新的科技信息服务,促进技术转移扩散。三是创意集市,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创造面对面的沟通机会,进行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交流研究成果。四是科技园区,主要功能是技术孵化和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是政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性支撑平台。

二、必须正确认识现行的大学科技实践活动影响了“协同创新”的推进

前不久,刘延东同志在视察北京交通大学时指出,当前的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分散,就是大家都在搞;二是封闭,就是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三是低效,国家投入很大资金,也出了一些成果,但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由此可见,大学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在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必须正确认识现行的大学科技实践活动对“协同创新”的推进。

众所周知,很多大学都是以课题组、教研室或研究所为单位来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甚至还有很多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来进行的。大学科研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创新效率极其低下。在现代科技时代,研究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合作就死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因此,现行的大学科技实践活动既需要在内部实现自身的合作,也需要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还需要与企业的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211工程”、“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不断开展,大学科技实践活动获得的研究经费、设备投入等基础资源建设都以较快的态势增长。但科技资源分散,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象也随之出现。许多资源、研究力量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例如,在2003年我国SARS疫情暴发后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为科研活动封闭写下了令人深思的注解。美国《科学》杂志分析说,在锁定病原、测出病毒基因组序列以及描述其如何致病等方面,中国科学家本来都有可能拿到世界第一,却由于协调与合作机制的缺乏及与外界的隔阂等原因“败给”了外国的竞争者。

三、必须正确认识现行的大学科技组织结构束缚了“协同创新”的实施

大学协同创新并非一校、一院或者是一个科研团队所为,需要多个部门,多种人员,多样资源的共同努力。而大学外部和内部科技组织结构的条块分割是当前实施协同创新的最大障碍。首先,大学、企业和科研院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问题,各个科研团队各自为政,这使得协同创新中的协调工作极其艰难。其次,大学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条块分割。比如,在大学内部常常见到,国家投入巨资建立的重点实验室或设备,只有自己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能够使用,兄弟单位就难以使用。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调动不了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诸如此类问题在大学的科技活动中比比皆是,造成了许多科研人员有协同创新之心而无协同创新之实的局面。

科技组织结构必须与技术发展程度相匹配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实施大学协同创新的关键是要打破条块分割、撕裂组织内外部边界,使得资源能够按照内在规律要求在协同创新群体内无障碍流动。大学可以自我打破校内条块分割,实现校内协同。比如,在学校层面建设跨学科科研平台、大型功能平台,实现科研平台共享等等。也可以主动与校外科研院所沟通,实现行业内协调。如共同组建实验室和研发基地,实现实验资源和信息情报网络共享,共同组建大型复合型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大型科研项目等等。

如上述所言,科技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科技组织治理结构的缺失是束缚大学实施“协同创新”的源头。从一定意义讲,科研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就研究什么,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不能无限制,无条件。需要和必要时,大学的科技活动也必须要有组织进行。推进大学科技工作的“协同创新”,其本身就是组织化的形式,完全自发行为是难以形成“协同”的。“协同”对大学而言,就是提高科技的组织能力,更好地为协同创新服务。因此,深化大学科技体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四、必须正确认识推进大学“协同创新”的桥梁和纽带是产学研合作

创新不同于发明和研发,它是一项新技术成为新产品、新产业的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成为制约创新效率的瓶颈。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仅有主体没有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就不会有创新价值的实现。实践证明,产学研几个环节有效的相互衔接、渗透、支持是重大科技成果产生的必要条件。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启示我们,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协同的主体是大学,这两个主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

有效推进大学协同创新的桥梁和纽带是产学研合作,实现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合作双方都具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利益共享,实现双赢或多赢;三是要有共同合作的平台。在合作中,缺失任何一个要素都不会形成协同创新的驱动,也不会产生创新的效益。企业有创新的需求,而大学有创新的动力,大学只有把科研工作定位在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角度上,才能担当起协同创新的主体。如果大学有创新的热情和协同意识,并能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就有可能激发企业创新的热情,最后形成真正的协同创新。

产学研合作不是表象的组合,而是有机的结合、利益的扭合、市场的融合。这种深层次的紧密契合是合作开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企业主导研发过程,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才能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大学要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更广泛、深入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合作,形成有组织的重大项目合作机制,以协同创新带动大学科研工作的深层发展。

五、必须正确认识大学在推进“协同创新”的同时要强化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思考。诚然,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大学作为推进协同创新的中坚力量之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精心谋划,潜心思考,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大学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水平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整个协同创新体系的有效构建。因此,大学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创新是纽带,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支撑,能够有效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须臾不可忘记的。

毋容置疑,一所学校协同创新的氛围、意识将会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推进协同创新的同时,大学更要注重创新的过程和效果是否能够体现学术价值、是否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形成。大学要始终自觉地树立人才培养意识,把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就大学而言,在一定意义上讲,协同创新的概念是陌生的,但许多科技实践活动又不同程度地带有协同创新的色彩。可以说,深层次的协同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可能涉及人事聘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科研组织等各方面体制机制问题。本文只从协同创新的内涵、科技实践活动、科技组织结构、产学研合作以及要强化人才培养等几方面予以简要的解读,希望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有所帮助,并对我校能率先进入“2011计划”有着启迪作用。

编辑:OldMan  审核:OldMa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