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黑龙江日报:社会眼|一封感谢信的背后……
作者
蒋平
来源
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12-05

分享

日前,哈工程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所收到一封来自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这已是团队近六年来收到的来自中船动力、中远海运、陕柴重工等单位的第15封感谢信。40余载的时光中,四代人传承接力,服务国家需求,扎根一线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在我国船舶工程、海洋工程以及核电站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领域竖起一杆技术过硬的大旗。

部分团队成员合影

近日,记者走近这支龙江“铁军”,听他们讲述四十余载坚守,四代人传承接力的动人故事。

法宝一:义无反顾为国担当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一年前。去年年末,一通来自招商工业集团的电话让李玩幽教授眉头紧锁。该集团出口欧洲,当前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滚装船首次出坞试航时,行业首次面对超长轴系难题,轴系和船体上层建筑振动出现了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主机和轴系供货商的国外专家经过论证,问题机理一时难以厘清,解决措施悬而未决,按期交船受到影响。

“这不仅是挽回经济损失,更关系到国家尊严。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团队迅速集结。博士倪世威、博士生董烈祎立即赶往现场,24小时值守测试,第一时间将数据发回团队。团队与招商工业集团技术团队、专家组一起争分夺秒分析现象,提出了新模型和分析方法。最终,按照团队给出的方案,圆满解决了船只的轴系振动难题,为保障交付做出了直接贡献,船东追订两艘船。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六年前,价值5亿美元的“希望六号”海油平台因“心脏”——货油泵振动过大难以交付面临被弃船风险,这款货油泵是船东指定欧洲王牌公司设计制造的,外国专家现场勘验、测试、分析后难以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接到求援电话后,三位青年教师带着还是本科生的董烈祎和两位硕士立刻奔赴现场开展测试,实时回传数据,刘志刚教授在哈尔滨坐镇指挥,当时年过八十的王芝秋和张天元两位教授也来到办公室参加分析,在哈尔滨的教师负责计算优化,四代教师带着第五代学生齐心协力很快查明了原因。现场根据团队给出的优化方案顺利解决了难题,化解了弃船风险。

师生在项目现场

像这样急难险重的任务、错综复杂的难题,老中青四代人传承接力,在解决行业难题的同时,把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工程大学必须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担当起来”,40余年来,王芝秋的这句话引领团队一路前行。四代人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团队带头人高瞻远瞩,主动谋划学科发展,团队逐渐形成了“3+1+1”的战略布局,由“一般振动控制、振动主动控制、噪声控制”三个传统方向,逐渐衍生出“摩擦润滑、排放控制”两个新兴方向,让振动噪声团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成为国家在船舶动力装置减振降噪不可或缺的力量。

法宝二: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白天下车间,晚上在办公室赶图纸,经常在办公桌就睡了,没有一个人抱怨,心里只想着抓紧时间多画一张图纸、多加工一个零件,尽快完成样机的组装,看看我们的菱形发动机与国外三角形发动机的性能哪个更好。”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初,哈军工舰船动力科20余名师生与上海101厂设计人员组成菱形发动机联合攻关组,大家同吃同住、边设计边生产的画面,王芝秋说,凭着这种“敢啃硬骨头”的干劲,三年后项目一次性试车成功,也由此奠定了学校在行业中内燃机动力研发的地位。

“‘以国家需要、行业需求为己任’的担当与情怀,‘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合作精神,是团队走过40年风雨历程的‘法宝’。”振动噪声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率志君说。

几代人平等交流、倾囊相授

随着学科不断发展,团队逐渐壮大。无论是谁的项目遇到“卡壳”,“团队齐上阵”成为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学术讨论,王芝秋、张天元等老一代人与年轻人一样冲锋陷阵,几代人平等交流、倾囊相授。在动力楼708会议室,大伙儿时而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又交流得热火朝天,随着问题迎刃而解而开怀大笑。

正是这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学术民主的团队精神,为国担当、为国家需要担当的家国情怀,让团队成员能够静下心、沉住气的专心学习工作。在四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以来,团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项奖励15项,获得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黑龙江省“头雁”团队等荣誉称号。

法宝三:深入一线磨砺本领

科研与育人不可分割,深入一线才能学到真本领,增长学生才干的法宝就在船舱里。将课堂搬到船舱里去,是团队多年来的教学方法,“虽然在船舱中条件很艰苦,但能够为国家急需问题贡献力量,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任何事无法带来的。”研究生张相元在参加4000吨海警船救援后,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主动申请留在团队攻读博士,继续在专业领域深造。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才觉得自己学的专业很了不起,让我觉得距离我的祖国更近。”在参加过“华龙一号”应急发电机组项目后,博士生刘冲培立志携笔从戎,投身国防需要。

课堂搬到船舱里

几十年来,团队累计培养硕士生400人,博士生180人,多人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国家级学会优博论文、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1人获中国年度大学生人物称号,团队指导的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创奖10余项。毕业生80%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成长为领军人才。团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学校科研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事的研究与国家需求、与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成为了国家在舰船机电设备振动控制与噪声控制领域科技攻关的生力军。他们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课题研究,解决10余项重大装备振动故障,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

跳转链接:http://h5.hljnews.cn/h5/detail/normal/5053000402224128

编辑:朱虹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