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科报网:居内陆而声自远 访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访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作者
李丽云
来源
科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6-05-24

分享

以杨士莪院士为核心的创新团队5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水声技术领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团队为我国水声专业培养了第一批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中的不少人今天已成为水声界的知名专家。团队为西工大、上海交大等院校培养的一批骨干教师已成为这些院校水声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工程学院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水声专业人才的摇篮。据统计,我国水声行业中的水声专业技术人员60%以上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在高级专家层面上,这一比例接近70%

今天的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水声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型号研制诸方面的科技创新源头,已经成为水声技术自主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记者:听说您在2003年从海洋大学回来担起水声工程学院院长的重任?还听说当时学院的状况不是十分理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您放弃了优越的海边生活重新回到了内陆哈尔滨?您当时又是凭借着怎样的信心和勇气来挑起这个重担呢?

李琪:首先,我是杨士莪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生,是从哈军工毕业走出去的,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其次,我认真分析了学院的历史和现状,学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第一个院士、第一个国家科技大奖都出自水声学院;学院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基础和积累,有一批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教授,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国内水声技术的发展。还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创新团队。只要有学校的支持,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一定会发展很快。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水声专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发展。2003年,学院采取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科研3条线齐头并进的策略,整合科研实力、科研后劲很快就显现出来。当年,学院其他各项可量化的指标也随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入学的学生分数是全校最高的;再比如科研经费的递增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学院科研经费从2003年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3000多万元。目前,学院人均科研经费50万元,是全校的最高纪录。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前瞻性的重大项目,几乎参与了我国水声领域里全部重大项目,占据了引领行业的优势地位。

记者:学院和实验室科研实力、学术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该为实验室谋划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李琪:我们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创新团队,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体系建设使得我们能够不断抓住机遇,2004年,我们拿到了若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5年我们的科研经费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和科研积累逐步转化为我们在“十一五”科学研究的优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军民两用技术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预示着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暨水声工程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更大的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为国家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目前,水声技术综合实验大楼正申请立项,该大楼是水声工程学院和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建设平台,也是这两个部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质保障。我们将与水声工程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国家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及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紧密结合,争取三五年内把学院建设成国内最好的、世界一流的水声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和水声技术科技创新基地。

上一页  [1] [2] 

编辑:B_shaojihu  审核:B_shaojihu

上一页 [1] [2]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