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科报网:居内陆而声自远 访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访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作者
李丽云
来源
科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6-05-24

分享

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里,当他们与你擦肩而过时,你根本看不出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你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之后,你就会由衷地产生敬佩,他们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最灵敏“听力”的一群人。

他们虽然身处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哈尔滨,却时刻捕捉着海洋底下的声音信号,钻研水下声音的传播规律和特点,他们逐渐成为中国海洋声音世界里的权威;他们拉长了人类的耳朵、让潜艇变得“耳聪目明”;他们攻克了诸多国家急需的水声领域关键技术,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用高科技为国防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和关键技术的支持。

走近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创新团队,仿佛让记者走进了一个神秘莫测的水下声音世界。虽然不是专门的电子通信专业,但他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却成为朗讯、中兴、华为等知名IT企业的抢手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征服海洋进入了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重点实验室这支代表国家水平的水声创新团队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位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工程学院教学楼,楼前矗立着学校第一任校长陈赓将军的雕像。

实验室主任李琪教授同时也是水声工程学院院长。李琪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我们。水声专业对于我们学文的记者来说,听起来相当高深且难懂,但听了李琪教授形象生动的讲解后,记者很快对水声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李琪教授被导师杨士莪院士评价为“杂家”,学自然科学的他对人文科学还有着广泛的爱好,读书面涉猎很广,因此在他寻常的叙述中,总能闪现出理性的光芒。不经意间记者发现,他足下穿着一双如今市面上已不多见的白底黑布鞋,知识分子特有的特立独行在随和的外表下依旧难以掩饰。

记者: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什么样的背景?

李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水声专业是在原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上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是我国最早从事水声工程教学与科研的单位。水声工程学科1981年获得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我国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在全国重点学科复议中免答辩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以水声工程专业骨干教师为基础,组建了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第一批建设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记者:实验室主要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琪:实验室拥有先进完善的科研设施,下设水声信息处理中心、声呐系统环境实验室、水声信道模拟实验室、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实验室;有15台工作站,几百台微机,有多种正版先进的软件工具,包括声场和振动计算软件,信号处理专用软件,现代电子自动化设计软件等(MATLAB、DATAVIEW、DADISP、ANSYS、SAS、IDL、E鄄DA、SYSNIOSE等);实验室配备有先进成套的水声测量仪器仪表。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水下定位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成像技术、小平台声探测技术、振动壳体减振降噪技术、新型换能器技术、DSP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水声物理研究和水中目标特性研究等研究方向实力雄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实验室还以雄厚的科研技术实力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多项技术添补国内空白,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各等奖近百项。

记者:是什么支撑着实验室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李琪: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杨士莪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创新团队。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有凝聚力的队伍,这成为我们实验室创新的主要保证。

其中,杨士莪院士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船舶与海洋学科召集人,曾任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地震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惠俊英教授1990年被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蔡平研究员获得1992年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被评为2001年国防科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杨德森教授1998年获得“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梁国龙教授1998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他的论文获得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团队有26人兼任中国声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高级会员、理事或理事长等职。

[1] [2] 下一页

编辑:B_shaojihu  审核:B_shaojihu

[1] [2]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