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7岁的徐玉如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军工,走进了中国第一个潜艇专业。在50年的求索与跋涉中,徐玉如主持研制的水下机器人从“智水Ⅰ”到“智水Ⅴ”,实现了自主创新,为国防工业相关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973年,徐玉如开始从事水动力系数研究,为潜器操纵性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领导了包括水动力计算、试验模型设计、自动控制、水声等多学科在内的任务组,不仅为我国动力定位技术闯出了新路,也为水下智能机器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在1991年获得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正式被列为“八五”国防科工委跨部门预研的重点项目,徐玉如任总体组副组长。经过五年的努力,“智水I型”、“智水II型”顺利通过了水池和湖中实验,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智水III型”完成了全部海上试验,“十一五”期间,“智水IV型”水下机器人研制启动,2005年,该机器人经过湖、海测试,圆满完成了集成系统的试验考核,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重大突破,总体性能和技术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以“智水”技术为源,徐玉如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的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防装备科研项目、国防基础研究科研项目、高技术船舶项目、军事973项目,以及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等。
作为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缔造者,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