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的餐桌上、在热闹的球场上、在新生的宿舍里……没有特定的采访目标,我对每个参加过军训的新生都充满兴趣———我想听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声音,更想知道23天的军训到底教会了大家什么。
每打开一个“话匣子”,总会有那么多关于学校、教官、指导员、“战友”的故事蹦出来。关于军训的回忆充满了青春的喜悦和成长的青涩,这个夏天几乎在每一位2010级新同学的记忆中打上了烙印。
这一年的夏天,他们走过青涩,学会成长。
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我的生命中
我比别人多一个家
这个家有众多的兄弟姐妹
人人都穿着绿色的戎装
这个家就是我亲爱的连队……”
夜晚的办公室很安静,王怡敬给我轻轻地唱起了这首《永远的家》,婉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让我俩都沉浸其中。她突然停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老师,有点激动,唱不下去了。”我笑着问:“为什么激动?”她说:“想起我们连了,前些天我们班几个人唱这首歌,大家眼圈都红了。穿军装、扛钢枪,这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吧。”是的,军训结束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已开启,王怡敬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忙碌。我问她:“大学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她说:“比我想象中忙多了!早上5:30起床,5:45出去背英语,6:20跑操,7:00去教室占座,中午休息一小会儿下午还有课,晚上自习到9:30,10:40熄灯就寝……”的确,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原本约好的采访时间已经改了两次。“这么忙,能适应吗?”“当然了,23天的军训可不是白训的,我们连是‘优秀连队’,不是有句话叫‘优秀是一种习惯’吗?军训给我开了个好头儿。”提到结束近一个月的军训,这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女孩很得意。
关于军训,王怡敬首先提到了“目标”。在整个军训的过程中,指导员不停地给这群女孩设定目标:全团第二、全团第一、保持第一、把“第一”的大目标细化为每周在连内评比“先进个人”和“标兵寝室”的小目标……这些目标极大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于是,全连女孩的被子有棱有角、物品摆放有序、宿舍纤尘不染、队列整齐划一。
在目标的鼓舞下,连队里形成了浓郁的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氛围,每个成员都被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渐渐萌生出一种强大的团队精神———这也是王怡敬的收获之一。那天,刘志刚校长在新生教育报告会上说到“团队就是力量,一个人成不了气候”时,王怡敬感触很深。在因为自己动作不标准而影响整体的懊恼眼神中,在搀扶生病的同学去医院的背影里,在帮助体力透支的同学背包时真诚的笑容中,每个人都能收获来自集体的感动。王怡敬也从中领会了团队精神的意义。
我好奇地问起她大学的目标。她说:“大目标呢,保密。第一个小目标就是这学期过英语四级。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会保持住军训时争当优秀的劲头!”她笑着说,露出了两颗可爱的虎牙。
我突然意识到,军训虽已渐行渐远,但在军训中学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的态度、进取团结的精神将会一直伴随大家。他们,会永远记得属于连队的八月戎歌,在经历风雨时挺胸抬头,如夏花般骄傲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