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达:红歌唤起对峥嵘岁月的敬仰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区区三字“山林好”,又怎能透出革命的不易与险阻?
“红军挑粮到山上,备战备荒储给养。战士心疼朱军长,拿走扁担不声张。扁担上面大名刻,同甘共苦树榜样……”“朱德的扁担”传为美谈,而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又何止朱军长?
红歌会大厅中一段段深情而熟悉的红色歌声,述说着当年的苦难与辉煌。澎湃激昂的旋律让大家神采飞扬,饱含深情的歌词更是让所有人对红军过处箪食壶浆的画面悠然神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红星照我去战斗》、《井冈山上太阳红》……所有人都融化在这火热欢快的氛围里,情不自禁地大声歌唱,手舞足蹈。
红歌唤起的是人们的红色记忆,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敬仰。在这一刻,我们想起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毛泽东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烫金大字,又想起了英名室六面墙上雕刻的上千名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名字,还想起了展厅中间那块洁白的石碑,它代表着数万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红军英烈。这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青春,明白何为革命精神,懂得了何为忠诚与热血,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唐小彬:这片红色土地从来不缺乏精神力量
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的朱毛红军挑梁小道,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多雨以致路面光滑难行,再加上小路地形崎岖复杂,高低起伏不平,坡度陡峭至极,每走一步都要集中精力。当年,红军每天都要背负着一百斤的粮食往返于此,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
最后一天,我们穿着红军服,重走了一遍挑梁小道。时值雨后初晴,学员们笑语欢声,兴致勃勃地如同郊游般走在凉爽湿润的小路上。然而,全长3公里余的朱毛挑粮小道,我们仅仅走了300多米,山林中唯一可闻的,便只是大家粗重的喘息声了。
虽然走完这段海拔1200米的小路是一个如此艰巨的考验,但是没有一位学员轻易折返,因为这片红色的土地从来不缺乏精神力量。通过这条泥泞的小路,大家仿佛走入了历史的长河,和我们并肩而行的,是一个个穿着红军装的热血志士。
李强:带着收获离开前辈们战斗过的地方
在培训基地,每天的学习都从升国旗开始。当国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升起时,有一种信仰在我们心中被点燃。我们每一个人如同那些逝去的前辈们一样,担负着保卫和建设祖国的责任。在井冈山的朝阳下,我抬头仰望着这片大山里的红色旗帜,意识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诞生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
重温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后,我们在一个村落里的老乡家落脚,中午自制红军餐。劈柴、架火、切菜、炒菜,对于红军来说如易如反掌,但却让我们这些缺乏生活技能的年轻人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在老乡的热心帮助下,大家分工合作,终于做出了热腾腾的红米饭和南瓜汤。简单但意义厚重的一餐,朴实的井冈山人民,都深深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我们的红色革命,孕育了我们的新中国,也孕育了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新一代青年。带着不舍与希望,我们离开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带着记忆与收获,我们离开了这片前辈们战斗过的地方。
井冈巍峨革命忙,工农英豪聚戍装;英名千秋传万古,红星闪闪满穹苍。犹记得红歌激昂,革命理想壮怀激烈;犹记得山路漫漫,挑粮小道咬牙向前……5天的实践活动,我校6位同学深化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井冈情·中国梦”,苍翠井岗红歌嘹亮。“工程情·强校梦”,青檐碧瓦号声绵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传承革命传统,践行核心价值观,重在结合思想实际、学习实际与工作实际,重在思想境界、学业水平、日常行为于点滴之间与不经意间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