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井冈情·中国梦
——6位学员赴井冈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作者
贾天添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1729
更新时间
2014-09-19

分享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李源潮同志2014年6月12日在群团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报交流会上的工作要求,2014年暑期我校选派6名学生代表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14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天时间里,杨立鹏、罗毅等6名学员通过参加理论学习、红色教育、素质拓展、校际交流等活动,重温我党艰难奋斗历程、寻访先辈足迹、传承革命信仰、投身社会实践。刊此文,与全校学子分享他们“用红色渲染了自己的梦想,用信仰点亮了未来的人生”的实践活动收获。

杨立鹏:“三湾改编”的活学活

8月2日晚,经过三天两夜、近42个小时火车车程,跨越2800公里11省37市的长途跋涉,我们抵达江西省井冈山市。又经过近1个小时盘山公路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来到基地的第一天晚上,由各代表团学生代表组成的学员管理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学管会分组,随即修正管理细则、推选组长。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20多名学生代表,在会上见仁见智,共同商定了本期培训学员管理的有关细则。

在基地培训的第一堂课,同样是关于职能划分的“三湾改编”。当年,党中央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三湾改编”后,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开上了井冈山,进而开创了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参照“三湾改编”的方法和原则,大家民主地推选出了班长、士兵委员会委员等,大家对这样的“活学活用”印象深刻,因为我们是通过实际行动在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

罗毅:一场75年的等待,让我读懂了信仰的力量

1930年秋,与池煜华新婚三天的中共党员李才莲被安排去外地任中共赣南行委青年干事,池煜华也在家乡参加了革命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踏上了长征路,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在国民党的血雨腥风中坚持领导原苏区的地下革命斗争。从此,池煜华与李才莲失去了联系。1983年,李才莲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但池煜华始终相信,她的丈夫会像承诺的那样:“你等着我,革命成功后,我一定回家来接你。”75年,池煜华老人用她的一生等待她的丈夫,而李才莲则将22岁的生命,献给了他的信仰。

“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引领我们走向黎明。”一位老人75年的等待,让我们读懂了信仰的力量。我们亟需让我们振奋、让我们相信、让我们回归的那种信仰,那种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

田栋才:向小井红军烈士致敬

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当时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属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军手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病员们视死如归,没有一个人说出红军转移的方向。敌人未能达到目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翻开历史的画卷,革命圣地英才辈出,忠魂凝聚。距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仅百米之远的小井红军烈士墓,便是当年被敌人残忍枪杀的130多位红军伤员的殉难之地。

触摸着冰冷的碑文,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烈士胸怀热腾腾的温度。感动于大义凛然的革命先驱,情不自禁下,我们将满腔的热血与敬意,化作深鞠三躬。这一刻,时光骤然倒转,我们仿佛看到,简陋残破的病房里,红军伤员咬牙强忍病痛之时,敌人狞笑着破门而入;我们又仿佛看到,英烈们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将蔑视的目光直直刺入敌人懦弱胆怯的心底……130多位战士的鲜血,教会我们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是坚定的信仰,让先辈们坚持革命,使我党在危难面前屹立不倒,直至最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

编辑:B_chengtong  审核:coast

[1] [2]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