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校园文化标识解读撷萃
作者
原波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6-05-11

分享

校歌的正式确定,标志着以校训、校歌、校旗、校徽、陈赓塑像、校园道路命名等在内的校园文化主要标识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新闻是现实的反映,也是历史的记录。作为学校主要媒体,我们见证了这些校园文化项目建设过程和成果,并及时多角度作了详细报道。为方便广大师生员工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些文化标识的内涵,现将其荟萃于此,以飧读者。

校徽

校徽在2003年4月11日率先定稿。

校徽由3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紧扣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学校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服务的办学特色。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寓意我校肩负着中国船海事业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历史重任。毛体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的亲切关怀,学校英文名称体现学校与国际接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标志性建筑“31号教学大楼”和我校建校时间“1953”字样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象征学校继承军工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圆形构图浑然一体,象征着全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及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信心和勇气。

校园路名

校庆50周年前夕,2003年7月11日,校园路名确定。校园8条主要道路分别以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和陈赓、世昌、奥列霍夫、郑和命名,大操场定名为“军工操场”。

“军工操场”周边4条道路的命名,即反映了我校为海运、海防、海洋服务的特色,又寓含工程大学走向世界的理想,也象征工程大学之生机和永恒。其它4条道路以与我校历史及特色有关的重要人物命名,反映了我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陈赓路”贯穿校园南北,以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命名,有怀念继承前辈遗志、创造工程大学美好明天之意。“世昌路”以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命名,取“世昌”两字,有警示后人自强图远、永远不忘为海防服务的历史使命之意,同时寓意工程大学世代昌盛。“奥列霍夫路”以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命名,既有怀念苏联顾问团对军工创建所做的特殊贡献和友谊之意,也表达哈军工创建之初与世界水平接轨、今天的工程大学继续加快国际化进程之意。“郑和路”以中国海军力量达到顶峰时期七下西洋领军人物郑和命名,以激励师生为建设强大的海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校训

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我校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正式确定。按照邓三瑞教授的阐释,这八字校训既继承和发扬了军工传统,又体现了与时俱进,道出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嵌有毛泽东主席为我校前身——哈军工校报的题词“工学”二字,而且“工学”二字是毛泽东主席给哈军工训词中的主要关键词。校训仿“大道至简”、“大医至爱”的句式结构。无论是“大”还是“至”,从字面上讲都是极致的意思;无论是“善”还是“真”,从释义上讲都要求达到最高境界。事理在于求善,学理在于求真。“工”意为工程、工作,可引申为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学”意为学问、学习,可引申为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真”可引申为真理、真谛,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善”乃“好”、“办好”的意思。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至善”“至真”,无论从科学还是哲学的角度看,都是一种最高境界。“至善”,可以理解为“最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努力达到最好、第一流。做学生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至善至真是我校50年优秀历史传统之精华。“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生动体现了我校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校训的确定,对我校的校风、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非同凡响,也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校旗

2005年1月13日,经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校旗终选方案正式确定。校旗以象征学校办学特色的蓝色为底色,由校徽和校名组成,分为持旗、挂旗、串旗、桌旗,已经作为学校重要标示在校园相关场所、场合和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

陈赓铜像

2005年10月18日,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铜像落成。

陈赓院长1903生,1961年因病逝世。铜像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李象群介绍,铜像的定位是把陈赓院长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来考虑,是一个将军校长,一个有很深文化内涵、懂得如何办学的将军,主要不是展现其将军风采,而是要体现出他的睿智、刚毅、果敢、有独特治校理念的校长风采。同时,陈赓院长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平时有一个背手的习惯,所以陈赓院长铜像的面部表情略带微笑,并选择了背手形象。

校党委书记王树权在铜像揭幕仪式上讲话说,没有陈赓院长就没有哈军工的奇迹与辉煌,没有陈赓院长就没有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没有陈赓院长就没有工程大学事业发展的根基。学校树立陈赓院长铜像,既是为了深切缅怀陈赓院长的思想风范和丰功伟绩,更是为了继承和学习陈赓院长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把“哈军工”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继承陈赓院长开创的事业,加速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把哈军工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继承和学习他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要学习他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大胆创新,追求卓越,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校歌

2006年4月4日,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由海政歌舞团王持久、刘可欣主创的校歌正式确定。

校歌歌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用词简练,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中,“军工”、“军号”、“黑土”、“青檐碧瓦”等意象,点明了我校鲜明的特色。主歌第一段用“军工圣殿”和“精英摇篮”的形象、跨越时空的描写来表达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培育了的参天栋梁;第二段以“成长在军号声中,求知在松花江畔”的独特感受来反映今天学子们远大的胸怀和对学校由衷的热爱之情。副歌充分展现了丹心热血的学子们不畏艰辛、献身海防的勇气和决心。

校歌曲调沉稳坚定、神圣庄严,带有进行曲风格。主歌部分旋律流畅,在比较平稳的大调中进行,唱出我校的历史和今天。副歌部分,开始以小调柔和的旋律,表现我校的教师“丹心铸剑”、“热血熔金”、呕心沥血的教学和科研精神,随后转入大调,坚定有力地唱出学校的校训,加深印象,使歌曲进入高潮部分,最后以一个铿锵有力的节奏型结束全曲。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理念文化。经过多年的生长、积淀和提炼,我校特色办学理念形成,并在2005年1月召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上正式确立。

“三海一核”是指海运、海防、海洋和核能,有时根据需要也表述为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

“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就是把“三海一核”作为服务主体领域的理念,就是以这些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为牵引来构筑我们主体学科的理念,就是以这些主体学科率先发展、进而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理念,就是把“三海一核”服务领域作为我们立身之本的理念。

* * *

校训、校歌、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重要标识的确立,标志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对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激发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已经和正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在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谱写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新篇章。

(注:有兴趣全面了解校园文化主要标识及其解读的读者朋友可登陆“工学新闻网”主页及“工程纵览”频道。)

编辑:B_wangwenjie  审核:B_wangwenjie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