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之后,重飞蓝天
只有失败后,才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只有跌倒后,才知道怎样爬起,才会站得更坚定。今年5月份,经过长时间的设计、计算、制作,第一架实验机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试装成功。老师和队员们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期待着她翱翔蓝天的那一刻。但是,试飞时,它却一头栽到地上摔碎了。那一刻,随着它破碎的还有队员们的心。大家全部的心血和梦想就这么没了,队员们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是大家迅速恢复了平静,重新调整好心态。如果一次试飞就可以成功,飞机也就不会日臻完善。大家重振精神,着手研究实验机坠落的原因,哪方面计算或者制作存在问题,哪方面的设计还不贴近实际。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制作,一次又一次的飞起坠落,大家从实践中摸索出了最佳的设计方案。当航模终于成功地在蓝天自由的翱翔,一起飞上蓝天的还有队员们的梦。
即使飞机制作得很完善,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飞行员,它一样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在有些人看来,用手遥控飞机不难。其实不是,培养一名优秀的遥控操纵手要比培养一名真机手难得多。由于刚开始的练习机都为油动有动力飞机,需要开阔的场地,并且考虑到安全问题,飞行员需要先在电脑前进行模拟训练,飞行员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进行真机驾驶时需要投入百分之百注意力,一个小疏忽就可能导致机毁,所以飞行员在训练时就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为了加强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负责人要求每位飞行员每个周六、周日早上要跑三千米。而在从“五一”开始近3个月的江北飞行训练生活,被队员们称为“原生态生活”,每天仅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10个人挤在两室的房子里,有时就睡在水泥地上,饭要队员们轮流做。飞行队员说,在江北训练的时候,最紧张也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张德欣老师的到来。因为所有飞行队员都要经过他和教练员的严格考核,如果驾驶技术有很大提高,就可提前返校了。那时候飞行队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顿美餐,或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为止。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严格的自我要求和高强度训练下,才有了比赛中娴熟的驾驶技术、精确击中目标时“正中靶心”的喝彩声。
当试飞机不再被摔得没有了模样,当飞行队员操控的飞机可以飞行自如,那是所有人汗水的凝结。比赛场上我校飞机的出色表现,让所有队员的心也一同在蓝天上飞翔。
历经艰辛,赛场圆梦
终于到了去南昌的日子,队员们有一点紧张,也热切地盼望着。因为在飞机的设计及制作时,就已经考虑到搬运飞机的问题,所以飞机的设计完全采用模块设计,每一个主件都可以拆卸下来。并且考虑到飞机可能在途中受损,或者发生意外状况,每架飞机都有备用件。队员们把卧铺让出来放飞机,自己则坐在旁边。到了比赛地点南昌航空大学,大家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检查飞机有没有损坏,然后又到比赛场地一遍又一遍地调试飞机。虽然由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环境,队员们出现了腹泻等症状,但大家互相鼓励,仍然坚持着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南北方地理气候等的差异,飞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南昌气候比较湿润,而在北方制作的飞机拿到南昌后,就会吸收一定的水分,从而增加飞机重量,队员们在设计时就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内了,在北方制作时的重量都比要求的重量有所降低,而到南昌飞机称重时,有一架飞机重量刚好1000g,与组委会的要求分毫不差。
比赛的第二天上午,也许是大家对气候的不适应,情绪显得有点低沉,比赛时发挥得也不尽人意。但是在老师和队员的相互鼓励下,大家又重振起精神,找回了曾经的胸有成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校队员赢得一个又一个评委的喝彩。下午时由于起了风沙,其他学校参赛队的飞机由于设计问题,受风力影响出现了各种状况。其中某著名高校代表队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机翼即被折断,而我校代表队的飞机在设计时考虑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色地完成了比赛。我校飞机在南昌的上空航行自如,队员们欢呼雀跃。这是梦开始的地方,而他们的梦将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身体和心理压力双重考验下,他们顽强地走到了最后,他们拥有成功的理由。在炎黄子孙已经完成了几代人的飞天梦之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飞行器创新设计工作室中也有着一群人,他们为着自己的飞天梦在奋斗着。他们播种着梦想,收获了希望,播撒出汗水,收获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