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急剧下降,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计算机学院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保障未就业学生顺利就业而不懈努力。
一、 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12月份,招聘单位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少,就业变得更加困难,部分未就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懈怠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学院领导及时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一方面,通过就业动员会鼓励未就业学生积极主动寻找机会,拓展就业渠道。动员会上,首先,学院领导向学生们介绍了同期往年就业情况,让大家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平衡心态;其次,学院领导向大家介绍了去年几位学生在错过就业高峰期仍通过自身努力找到高薪工作的事例,激励大家利用好接下来几周的时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寻找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座谈会了解未就业学生基本情况,为学生做就业指导。座谈会上,了解到学生未找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CET-4未通过。一些企业将英语四级通过作为招聘人才基本条件,从而使英语四级未通过的学生失去应聘该类企业的机会。
2、口头表达能力欠佳。部分学生每次应聘时顺利通过了笔试,但是面试时,由于不善言谈,不能积极主动地和面试官谈话,自身能力未能赢得招聘方的认可。
3、实践经验少。部分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外,未参加过科技创新、项目实践活动,对专业知识应用得少,从而在与其它应聘者竞争时处于劣势。
4、就业意向不明确。部分学生对于从事研发还是技术支持等工作缺乏明确认识,应聘时比较盲目。同时,对企业也缺乏了解,应聘时准备不足。
针对以上原因,学院领导对每位学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戒除浮躁情绪,通过参加新东方英语辅导班等途径强化英语能力;通过和同学开展“模拟应聘”活动锻炼自身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参与科研立项和毕业论文导师做项目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强化笔试训练,完善简历,上网查询企业简介及需求等方式来明确就业意向。
二、 多方搜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面
就业高峰期已经过去,为促成未就业学生顺利就业,学院从上至下群策群力,积极为大家搜集就业信息,争取不错过任何一条招聘信息。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多方搜集、信息共享”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从学院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到各个班干部,大家一起努力搜集就业信息,获取信息后,通过电话、短信、QQ群、校园bbs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传达至每位未就业同学。
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渠道:
1、互联网。一方面,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招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企业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智联招聘、51job等大型招聘门户网站获取招聘信息。
2、报纸杂志。查阅报纸杂志,关注其中刊登的计算机类人才需求信息。
3、合作单位介绍。通过和合作单位联系,通过他们介绍其周边单位人才需求情况来获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