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放翁在《临江仙》中写下“一支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而最近我校便迎来“全是雪精神”的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64所高校代表队汇聚我校参加第八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顶着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和凛冽肆虐的寒风,各代表队一丝不苟地刻画自己的作品,努力地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参赛队员们全副武装,棉手套、羽绒服、厚棉靴齐齐上阵,依然挡不住寒气透体,但即便是身处这样恶劣到难以忍受的环境条件,各代表队热情不减,开赛第一天,许多队伍更是坚持到华灯初上的时分才休息,已经显出轮廓的雏形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大家纷纷猜想着成品又该是怎样的风貌。
在各国参赛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泰国代表队,因为泰国雪雕代表队几乎从未让人失望过,历届雕刻的作品均能够斩获佳绩。但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一个连雪都没有的国家怎么会雕刻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泰国萨瓦巴哈职业学院代表队解释说:“我们都是用泥和沙甚至泡沫去练习雕刻的,平时是不可能雕刻雪的。”与泰国的气候有别,哈尔滨的寒冷令他们难以适应,更是忍不住直呼“哈尔滨最难克服的是寒冷,已经冷到感觉不到肢体了”。不仅仅是泰国代表队,其实每个队伍能在这种冷到“刻骨铭心”程度的气温下,坚持把作品完成都算得上是一场挑战。
但完成作品只是最基础的要求,各代表队追求的是艺术和细节。不难发现,泰国代表队在雕刻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不忽视任何的细节,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雕刻的作品《团结就是力量》极其注重棱角和纹路的刻画,火龙腹部的纹路排列有致,似层层叠叠的波浪,却因线条的硬朗显现出让人一惊的霸气和美感。而同样以细节取胜的绥化学院作品《印象中国》也不时引来众人关注,可见对细节重视的队伍往往容易受到大众通俗审美下的热爱。
雪雕不仅展示精湛的雪雕技艺,也彰显着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在雪雕作品中,高度超过3米的比较少,敢于运用雕刻时不需要的部分去突破作品的高度是一种相当大的创新,这不仅需要高超的刀工,也需要突破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而这方面泰国代表队表现尤为突出,这也是他们作品广受来往行人青睐与瞩目的另一原因。泰国萨拉巴瑞职业学院代表队雕刻的《丝路》和拉查蒙坤坦亚布里皇家理工大学雕刻的《一带一路》成为其中的杰出代表,行人不断驻足合影留念。
雪雕作品除了展现出美感和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许多代表队的作品都表现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内容。泰国萨瓦巴哈职业学院的作品《“一带一路”带你畅游世界》描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全球贸易,以“一带一路”路线图上的主要地标故宫、泰姬陵进行雕刻。而作品《一带一路》和《丝路》等也都表现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力。这几件作品深获周围群众的喜爱,围观人数明显比其他作品多,合影留念的也是络绎不绝。比利时根特大学的作品《同一个世界》表达了对世界各国加强文化交流的期望。传播文化,加强交流,促进和谐,或许是雪雕大赛最重要的作用。各国代表队队员并不局限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孤芳自赏,相反,他们跟随带队志愿者去领略异国代表队的作品,交流并不方便,但是并不妨碍彼此的欣赏,这就是文化交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