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信通学院的入学典礼上,大三的付楠楠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里,装着作为“名誉寝室长”的他所带的两个新生寝室、16位新生亲笔书写的感谢卡。小付迫不及待地抽出一张,上面写着“虽然咱俩同岁,我比你还大一个月,但你帮我们那么多忙,我还是习惯管你叫‘哥’……”看着这些或调侃或严肃透着些许稚气的话语,小付竟有点激动了。当他为16个学弟佩戴校徽时,一种成就感从心中升腾起来。“名誉寝室长”的经历让他的生活有了另一种体验,也让新生们收获到了一种更贴近实际需要的朋辈教育……
给新生教育画上延长线
在信通学院,像付楠楠一样的“名誉寝室长”有41人,他们来自大二和大三,负责一个或两个寝室的新生,从迎新的第一天起,力所能及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开学已经两个月了,新生们对生活、学习环境等情况已渐渐熟悉,再不需要给名誉寝室长们发短信询问诸如去哪里洗澡、购物之类的问题。但是这些小伙子上自习路过小付的公寓时,还会跑上楼去看看、聊聊,而小付会把为他们下载的四六级听力材料拷到优盘上,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要听,一定要在即将到来的四六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新生小张还会拿着《线性代数》的习题找小付答疑。“作为过来人,虽然我不能百分百解答他们的问题,但对于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我有心得和经验,可以让他们借鉴,少走弯路。”
陈赓班、考研、科创活动,这些最早从“名誉寝室长”口中得知的名词,让新生们跃跃欲试。这不,刚上大一的小谭已经把考研作为大学四年的目标,从现在开始就已留意相关的考研资料,经常跑到小付的宿舍里找学长们“取经”。
新生张梓福的叔叔在哈理工当了十余年的辅导员,在送侄子报到时看到我校“名誉寝室长”活动,详细询问了选人标准、持续时间、实施办法等具体情况后,说:“这个模式很好,哈工程的学生工作真正落实到了细节,我这次来有了这个偏得,把这个模式和经验带回去,我们也借鉴借鉴。”
“名誉寝室长”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迎新的几天时间,它用“朋辈教育”的思路给新生教育画上了一条长长的延长线。而积极展开朋辈教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拉近彼此距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生不息”的互利双赢
对于大二的“老生”苏春霞来说,“名誉寝室长”给她最大的收获是使她重拾梦想。她在工作周记里写道:“寝室的女孩都叫我学姐,我觉得挺有压力,她们觉得我很优秀,但我并没有她们想象中那么好,以后我就是她们的榜样,所以我必须做好,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重拾曾经的梦想,我可不希望有一天她们发现我这个学姐也不过如此。”在与新生的交流中,很多老生也在不断反思自己,暗暗定下目标;他们回想着当年父母送子上学的情景,体味着感恩之情;与人交流中告诉自己要换位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对“名誉寝室长”这五个字格外珍视。
老生对新生的帮助更加显而易见。来自山东的新生小李高考成绩620分,被调剂到陌生的“信通学院”后,一度情绪低落。当他得知自己的名誉寝室长小王以650分的成绩被录取后,好奇地问学长的想法。小王对他说:“既来之,则安之。高考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你用心学,就会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别忘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的!”几句话让小李觉得很提气,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新课程的学习。在小李看来,名誉寝室长给自己的礼物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建议和忠告”。
无论是新生,还是作为“名誉寝室长”的老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老生帮助新生尽快建立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逐步引导其实现学习动力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目标由模糊到清晰、学习态度由消极到积极、学习角色有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老生在助人的过程中,也逐步加强了责任意识,表达、沟通能力得以培养,实现了与新生的共同进步。
专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曾撰文:国外的不少名校,迎新活动中具体做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人都是学生,这与国内高校显著不同。麦可思学术顾问程星对国内高校新生教育的建议是:尽可能让学生来做更多工作,他们比老师想象的要能干得多。新生进大学的第一课,就是观察和体验前来迎新的高年级学生是如何为自己服务的。由学生主导的迎新,对于老生和新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和体验过程。
向大目标前进中的“一小步”
在寝室层面开展新生教育是我校近年新生入学教育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老生带新生”活动,即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新生寝室对新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和经验交流,带领新生建立良好寝风,以榜样力量带动寝室学生形成良好风气,是我校寝室层面开展新生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
信通学院的“名誉寝室长”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个较新的事物,此前较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信通学院副书记于欣欣说:“根据多年的迎新经验,首先要确定工作介入时间,一定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时间介入。以前是在军训后开始入学教育,但是三个星期的军训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了一个入学教育的真空区,有的新生可能会从非正式的渠道获得信息,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首因效应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在入学第一时间,就要把我们的正面信息渠道建立起来,所以名誉寝室长从迎新第一天早八点就等在新生宿舍,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招募。”
对于人选问题,信通学院“用心良苦”——2009年学校出台了“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对2009级学生实行的是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从2009级、2010级选人,对2011级的新生来说更有贴近性和借鉴意义。另外,在低年级学生中选人,使名誉寝室长在帮助、引导、教育新生的过程中,也完成对自己的“再认识”和“再教育”,对过去查漏补缺,在未来的学习中调整状态,奋起直追“还来得及”。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信通学院从110个报名同学中,遴选了41名同学,对他们就工作职责、方法等进行专场培训,并为他们配发工作常用手册、工作手册,执行例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和正确的指导增强了名誉寝室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名誉寝室长”制度落实过程中,信通学院发现政策引导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学院根据学校相关政策要求,制定了学生公益活动实施办法。要求获得各项奖学金和资助的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时间不低于每学期25小时,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本科生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转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教育格局,更好地满足精英人才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通往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道路选择多样、漫长多艰,在这个链条上,环环相扣,每一个小环节的设计都需要各个学院开动脑筋,依靠集体智慧的力量积极探索、小心求证、大胆尝试。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院正在迈出尝试性的“一小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期待全校上下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凝心汇智,合力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转型升级,迈出工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