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明天的梦想 我们携手创造
2013届毕业生离校教育侧记
作者
叶紫丁 夏双骑
摄影
王一勇 刘英爽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6067
更新时间
2013-07-12

分享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转眼又到7月。7月,校园里的空气弥漫着离别的气息,更透露出远征的豪情。7月,2013届毕业生担当起献身“中国梦”的伟大使命,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让原本感伤的毕业季,呈现出昂扬向上、激励人心的氛围。

我的梦——我要努力创造

在“丝丝飘带·留情母校”活动中,毕业生们来到陈赓将军的雕像前,在毕业金榜“创新之星”赵登路同学的领誓下,庄严宣誓。“铭记母校校训,谨遵师长教诲……”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饱含留恋又满怀激情,既表达了他们的信念,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毕业生们在这里挥洒着青春与激情,四年的时光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都是一样的灿烂,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才能找到方向。我有我的梦想,我也会为我的梦想坚持不懈。”这是毕业金榜“希望之星”材化学院毕业生吴雪松的毕业感言。“青春是美好的、一去不复返的时期,也是将来一切幸福和光明的开端”、“感谢可爱的母校,给我飞翔的翅膀;感谢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给我展翅翱翔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同学们在小小的黄丝带上写下的誓言,也是对自己人生梦想的期盼。现在,同学们已经离开校园,带着他们的使命,带着他们的才华和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我们的梦——让我们此生珍藏

毕业时分,最让同学们怀恋的莫过于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6月27日,2013届毕业生们在校园里拿起铁锹和锄头,共同为小树挖坑、载植、培土。同学们彼此帮助,互相合作,留下了对大学生活的回忆,也留下了对母校的感恩与祝福。

毕业生们还在校园里举行了“爱心传递”活动,他们将自己的书籍和其他物品低价卖出或转赠给学弟学妹们。从当初的买书人,变为今日的卖书人,传递的是感情,见证的是成长。“爱心传递”活动,是大学的末章,是毕业的前奏,却不是青春和感情的终结。

母校梦——靠你我薪火相传

7月1日,在“最后一次升旗”活动中,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在升旗仪式上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们表示祝贺,并为毕业生送上“胸怀梦想,心怀天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终身学习,艰苦奋斗”的三点期望,希望毕业生们永远听从祖国召唤,永远不忘饮水思源,永远坚持心中梦想,永远葆有青春激情,为自己争取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母校争得荣光。

我校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2013届毕业生们怀恋母校,心系母校的发展。在毕业游园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留言,送上祝福,许下心愿。航建学院的李佳超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写道:“祝母校越来越好,早日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机电学院的路洪亮在《写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写道:“感恩哈工程!您是渡船的舵手,掌握前进的方向,帮我们把梦想的蓝图变成真实的画卷。”人文学院的刘喆则在信中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里的时光,学好本领,报效母校,报效祖国”。

在“毕业星语”活动中,机电学院的范佳亮说:“毕业之际,喜逢60校庆,内心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功在甲子,岁在今朝,愿母校越办越好,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这一句句话洋溢出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祝福,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关心。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学校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中国梦——让我们携手创造

2013年,因中国梦变得飞扬热烈,因中国梦变得无比厚重。2013届毕业生也将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7月1日,在毕业金榜暨优秀毕业生颁奖典礼上,同学们送给学校一面写有全体获奖同学誓词的旗帜。校长刘志刚向2013届毕业生提出殷切希望: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坚持终身学习,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毕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只有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才能提高本领,提升自己;要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脚踏实地地学习与工作中实现梦想;在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座同学都是毕业生中优秀代表,更要肩负起这样的使命与重任,继承和发扬哈军工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梦奋斗终身。

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理想,需要我们携手创造。2013届毕业生一定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离别不是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2013届毕业生已经踏上新的征程,前方的道路也许会通畅平坦,也许会崎岖坎坷,但不管怎样,都希望他们能坚守心中的梦想和高尚的情怀,坦坦荡荡地昂首前行。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