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以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育人工作的大环境下,后勤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调整,只有不断丰富育人工作的内涵、载体和形式,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为服务师生做更多、更好的实事,这也是项目立项的初衷。
我们将项目建设思路凝练为:立足后勤商贸服务平台视角,围绕学校“七育人”项目建设总体要求,以“服务育人”为切入点,破解服务和育人的相互作用关系,突破解决“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瓶颈问题,着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在项目建设前期,我们邀请了学生会干部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心理和真实需求,为项目推进找准定位。项目也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重视,我们先后两次向后勤集团党政联席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在相关的经费支出、助学岗位设置、学生团队资助模式等方面得到了政策的保障,使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地推进。
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以“七化”理念为指导,通过以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前期调研,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确立了“暖心助学,服务育人”的建设理念。在发挥后勤商贸服务企业的主体优势的同时,努力打造“四位一体”的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也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智力资助、技能资助、经济资助、生活资助,来实现“构建资助育人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项目建设目标。在具体实践环节,我们通过搭建一系列载体平台来对“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支撑。
搭建创业培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智力资助。通过物质赞助、联合举办等形式,协调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在宣传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创新意识。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技能资助。按照“培养一名学生,带出一个团队”的思路,通过提供校园实体店面运营、线上宣传策划等真刀真枪的实践机会,培养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以点带面,也能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积累实践经验。
以暖心助困行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我们协调联络了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校友办等部门,通过发放爱心购物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制定消费救济制度等措施,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助力成长成才。
搭建爱心捐赠平台,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我们协调社会商贸企业,通过物资捐赠的方式,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困难。
助学超市面向学生开展的“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就是暖心助困行动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助学超市的无效退换货行为中,有很多学生是出于经济因素。因此,我们修订了退换货管理制度,规定如果本校学生无论购买的商品是否已使用,也不论是否由于自身原因使商品失去价值,在不需要任何购物凭证的情况下,我们一律满足退换要求。此项工作虽然增加了一定的预算外成本支出,但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学校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为学生服务的情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优越感和归属感,培养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对学生的无谓消费和盲目消费提供最大程度的预防救济措施。
项目取得的育人实效和推广价值
通过一个时期的项目建设,“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得以初步形成。我们整合后勤商贸服务资源,不只局限于传统的经济资助和物质资助,更为注重给予学生智力和技能上的帮助,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能力提升平台,构建更为完善的服务育人体系。先后培养出三个学生团队,分别在校园文创商品店面管理、水果生鲜食品销售、新媒体线上宣传等领域初具规模。
项目建设周期内,直接或间接资助学生达401人次,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走进后勤体验超市”活动和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先后为84名同学提供了实训岗位。项目建设的相关载体平台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较多关注,先后被校团委、后勤集团和我校学生社团等多家官微报道,2018年10月获我校学生会颁发的“暖心超市”称号。
以服务育人为主要支撑材料,申报全国高校优秀校园商贸服务企业评选,在企业规模、经营收入等指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和为师生服务的相关举措,赢得评委青睐,获全国高校优秀校园商贸服务企业称号。结合项目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在黑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商专会会年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得到了省内同行的认可,以项目建设为蓝本,形成的理论成果“基于高校商贸服务的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研究”,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商专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
项目能够取得一些进展,得益于学校相关职能处室的支持和广大学生的真诚反馈,也得益于后勤集团领导的重视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党委强化“七个主”,深化“七育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地的工作要求和指引下,后勤的商贸服务育人工作能够有机会、有平台、有抓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也使后勤商贸服务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价值,这是本次项目建设的重大收获。
点评人赵欣:“精准找点+有机融入”是做好育人项目的关键,这个项目较好地破解了这个关键。一是找点准。将“扶智+扶志”作为资助育人的落脚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团队意识、自强精神,视角新,可操作性强。二是融入深。“四个平台”的融合、个人与团队的融合、项目组与学生社团的融合,助学超市与学生职能部门的融合,形成了“资助——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三是成效高。项目举措接地气、成果能检验、推广可验证,在国内高校同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总体上看,项目在从“服务育人”拓展延伸到“资助育人”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