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北国冰城的暖阳,数千名身着迷彩服的新生让启航活动中心沸腾起来,他们或望着行动自如的机器人惊叹不已,或是按耐不住去触碰那些神奇的电子管,亦或是簇拥在潜器周围好奇的询问……到底是什么“火爆”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新生的目光?记者排除“万难”,走进了聚光源的中心地带:第十八届“五四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现场。
发明创造,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作为学校大学生科创品牌活动,本届“五四杯”以“协同”与“创新”为主线,铺开了一张精彩画卷。

不同的专业,对于解决同一项技术难题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携手共进。试想,当“汲百家之长,补己之短”的至理名言应用于实际,将爆发出什么样的头脑风暴呢?“智能水污染处理系统”便是集合了分别来自船舶学院、计算机学院、信通学院的7名同学的专业技能最终完成的作品,大量运用了流体力学、控制软件、网络通信等专业知识。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新型可变质心潜器”、“水下滑翔科考机器人”、“半自主水下作业机器人”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位参赛者指着自己身边的队员说:“我小时候就总希望能有自己的团队,就像星际战队一样,大家能集中优势做一些发明创造……”没有人十全十美,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当你身边有了一群专业各异、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谁还能吝啬嘴角美丽的弧线呢?

无论你是刚入学的“愣头青”,还是已经对这所大学“了然于心”的学长、学姐,亦或者你已经是“登峰造极”的硕士、博士,只要你有兴趣和想法,年级不应该也不会是横亘在你们之间的绊脚石,这种别样的“忘年交”往往能使大家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决赛现场,一件名为“自动浇花机器人”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强势“围观”,它的方便快捷,它的灵巧自如,获得了现场观众以及评委的一致好评。“残疾人智能语音代步车”、“自动开闭窗帘”、“能拉着遛的‘机械狗’”等作品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汽车将只需要水就能发动,真正的绿色环保零排放……”就是如此朴实无华的言语、简单干脆的想法,这些内心深处至真至善至美的原动力激励着这些参赛者们,在科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学校的科创做得比我在本科时期更加系统与出色,大家真正在这里找到了乐趣,学校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下次我也会参加,更好地锻炼自己”一位刚刚入学的研究生兴奋地说道。期待,更多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去实现自己最初的想法。

“残疾人智能语音代步车”、“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系统”、“多功能导盲棒”等优秀展品让很多人都有了别样亲切的感觉:“现在大家的发明创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务实了,更多的是倾向解决生产安全、水污染或者节能、环保等具体问题。”一位参赛者在谈及科技创新作品的初衷时,这样说道:“我们在寻找项目的时候就想一定要结合社会需求,后来发现公交车上虽然已经配备了残疾人专用区域,但坐轮椅上车还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就想发明一项能够方便他们出行的设备。”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倾向于设计一些贴近民生的、实用性强的作品。“面向腹腔镜手术的3自由度手术钳”便是其中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主要着眼于微创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生对手术的操控性。“科技利民”,落到大学生科创行动里,就促使参赛者们深入社区,了解社会弱势群体急需,最终完成了“多功能便携式导盲手杖”、“智能导盲仪”等作品。应科技创新之势,急百姓民生之需。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着眼于医药、交通、救援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安定团结紧密相连的科研项目,不正是给“十八大”最好的响应和礼赞吗?
科创不是一个人的天马行空,更不是一群人的狂想曲,它需要的是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智慧,最终才能吸收充足的养料,结出诱人的累累硕果。相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之风能在我校越刮越“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