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评审结果本周揭晓,经过校内外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人员进行书面材料学术联评和现场答辩评审,30名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入选本届“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学校将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对入选者予以全方位、大力度支持。
“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是我校“智海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正在着力构建的“阶梯型”人才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于2013年12月中旬正式出台。根据《实施办法》,学校将对入选者提供晋升平台、津贴待遇、科研资源和学术机遇等方面的“无忧”保障,推动这些具有良好学术潜力和成熟学术方向的青年教师将其学术潜力转化为学术竞争力。
2014年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申报工作于2013年底正式拉开帷幕。经过个人申报和院(系)评审、公示后,63名符合申报条件人员被推荐参加学校评选。学校组织了校内外专家对入选者学术水平进行了函评,确定33人进入第二轮现场答辩。在现场答辩过程中,评审组听取了申报人对其个人基本情况、资助期内工作思路、资助期满预期工作目标、需要学校及学院配套条件等方面内容的阐述并进行了现场问答,最终投票评选出30名“潜力股”入选本年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下一阶段,学校将依据《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启动对入选者的培育工作,在职称评聘、岗位业绩津贴发放、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导师遴选及招生、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出国访学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持和资助。资助2年后,学校将对计划入选者进行中期检查;资助期满,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计划入选者进行期满考核并对资助期间取得的成果进行公示,同时确定滚动资助人员。
学校还将针对其他各层次人才继续出台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一系列相关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阶梯型制度体系,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各层次人才支撑与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记者在名单公布后对入选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采访。大家普遍表示,新计划着眼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长远,从政策导向上鼓励青年教师重视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理学院徐润章认为,该计划不仅解决了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重要的是为“如何走?怎么走?”这一困惑青年教师的职业价值观问题指引了道路。政策在“软环境”上,直击青年教师的核心关切,在研究生配备、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切实解决了青年教师学术资源不足的问题。材化学院闫俊说,“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且可不受参会次数限制”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学术交流经费不足的“燃眉之急”。“鼓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积极性,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中的高级顾问”自动化学院赵玉新认为在这一方面将会使青年教师获得较快成长。还有很多受访教师表示“青骨”计划充分体现了学校依靠、信任、支持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无须“后顾”,只需“前瞻”,把好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