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掌握学校2014年院系目标责任中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落实及2015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实验教学中心相关工作准备情况,深入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切实解决迎评工作中面临的问题,11月中旬以来,副校长杨冶率实资处、教务处、教学督导委、评估办、发计处等部门相关人员对学校14个学院的15个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实地考察了场地、环境及其实验仪器设备。

调研过程中,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结合2013年制定的《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12315”纲领的落实情况、2014版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梳理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15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条件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汇报。
经过一年多建设,各实验教学中心在内涵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一是,完成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的优化设计。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2009版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认真仔细梳理和优化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并落实到2014版培养方案中,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水声工程学院从学院层面对实验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实施了教授会主导下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对主要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以课程群为单位进行系统论证。二是,科研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优势。一些学院注重将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科研融合”。例如,船舶动力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将燃气轮机发电模块等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联合动力半物理仿真实验内容,船舶导航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将科研成果写入实验教材,声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振动与声实验课有70%的实验内容由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建设了比较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解决了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例如,核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了基于实时仿真的压水堆核电站虚拟现实教学系统,解决了实验项目高危、不可及、不可逆的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了“网络交互式虚拟船厂仿真系统”,学生能够在系统中完成船厂参观、船舶制造方法、制造流程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四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标,一些学院实施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模式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帮促者、引导者,合作学习者,师生关系应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实施了“自主式、全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发了“口袋实验室”。船舶导航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启动了“自主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五是,实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例如,航建学院本着“143”的理念整合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即成立一个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四个平台,即力学实验教学平台、建筑实验教学平台、航天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创新平台;服务于三个方向,即服务于教学、科研及社会。
实资处、教务处、评估办、发计处相关人员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对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实验室条件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校评估办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有关实践教学的审核要点进行了相关解读。总督学阳昌汉教授在调研中指出,各学院的实验教学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做好实验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具体落实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要依托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杨冶在调研中强调,“12315”纲领是对教育部关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标准要求的集成凝练,要进一步用此纲领来指导我校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12315”建设纲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切实验教学活动都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导向,以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为核心,以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优化设计与实施为根基,最终提升我校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校际竞争力。各实验教学中心要进一步树立对标思维和坐标思维,找准自身定位,瞄准建设目标,通过“三合”(教学科研融合、实验室资源整合、校企联合),调动校内外一切可能的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转化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上来,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型学院应积极推进科研优势转化战略,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乃至实践教学优势。各实验教学中心要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指标中的10个核心指标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取得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各实验教学中心要把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作为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契机,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审核评估的要求和部署,使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优化”运行机制。
杨冶指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已形成相互促进的系统。他建议,机关相关部门及实验教学中心要深入具体分析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实验课程、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关系,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顶层设计的高度,深入探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实践课程体系如何更深度融合,实践(实验)教学资源如何更有效配置。
【背景链接】2012年,学校启动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2013年,学校提出了内涵建设的“12315”建设纲领,“1”指以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根本导向;“2”指两个思维,即坐标思维、对标思维;“3”指“三合”的建设理念,即实验室资源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联合;“1”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的“十个”核心指标;“5”指“五个一”成果,即凝练一个具有高竞争力的教学理念,实施一个具有高实效性的改革举措,形成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特色项目,推广一个具有高辐射度的示范项目,培育一个具有高影响力的名师或精品课程。同年,学校对各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2014年1月,学校将落实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列入2014年院系目标责任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