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工学周报荣膺“全国高校优秀校报”
作者
肖飞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0-07-13

分享

全国首次高校校报评估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工学周报》从全国近千家高校校报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校报”称号,并成为评审专家在汇评时特别称赞的少数几家校报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了7月9日在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校报评估总结表彰暨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出席大会。全国近400位高校校报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工学周报总编辑参加大会并上台领奖。

全国高校校报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牵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具体组织实施实施。评估工作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2009年12月完成。评估经历自评阶段、互评阶段和抽查复评阶段,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千家高校校报进行了评估。共评选出了本报以及《北京大学校报》、《中国人民大学》、《新清华》、《南开大学报》等全国优秀校报54家。教育部社科司专门下发《关于转发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全国高校校报评估总结报告〉的通知》的文件,对54家全国优秀校报给予认可并备案。

审读组、专家组和教育部主管部门认为,此次评估工作既是一次全国范围的高校校报全面评估的尝试,又是一次启发未来高校校报工作创新发展的探索,实现了客观评估校报个体与整体发展现状、检查不足、学习先进,以评促建的目的,评选出的全国优秀校报是高校校报中办报特色突出、质量上乘、风格多样的代表。

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高校校报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新闻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育部重视和支持高校校报的建设和发展。在高校校报协会的指导下,在高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广大高校校报工作者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办报育人的宗旨,自觉服从于高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校报工作水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李卫红对当前和今后高校校报工作提出6点意见:一是要科学分析中国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积极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校报功能,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力争使全国高校校报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三是要积极推进高校校报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统筹规划学校校报、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高度重视新媒体对高校校报事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四是要加强高校校报队伍建设,加强校报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五是要加强党对高校校报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和行政要高度重视高校校报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切实研究并解决高校校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并解决好校报工作者职称、职务晋升和待遇问题;六是要充分发挥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作用,把高校校报协会办成一个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群众性组织。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当选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第五届理事长。《中国高校校报史略》一书在会上正式发行。书中对本报历史作了简要介绍。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还向工学周报原总编辑傅国志等21位为中国高校校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校报工作者颁发了“突出贡献奖”。

近年来,我校《工学周报》以“两办”——办全国一流校报、办正规化党报为目标,以“三服务”——服务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基本定位,以“四成为”——成为学校思想舆论的阵地、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旗帜、成为学校鼓舞人心的号角、成为学校信息交流的窗口为宗旨,以“四性”——把握政治性、体现思想性、突出群众性、注重教育性为着眼点,以“两好”——著华章当好记者、出妙手做好编辑为工作理念,以坚持三十字方针——依托现代化、坚持规范化、强调信息量、抓住时效性、把握权威性、力求可读性为基本思路,办报水平稳步提高,在学校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中充分发挥了阵地、旗帜、窗口和号角作用。继2006和2010年两次获得获得省“先进校报编辑部标兵”、2010年获得省“优秀校报标兵”后跃升全国优秀,标志着《工学周报》已成功超越,成为全省高校校报事业的领军角色之一,进入了全国一流校报行列。

编辑:小飞  审核:高颖君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