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我们的毕设:工程“智”造

【编者按】伴随着毕业答辩的顺利收官,毕业设计在紧张和忙碌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在毕业设计从准备到完成的阶段,学子们从“毫无头绪”到“进入状态”,经历了毕设研究的攻坚期,进入成果的“收获期”,付出了数不清的努力与艰辛。继上期“毕设来了”,本期“镜头”将继续捕捉毕设背后故事,看不一样的工程“智”造。

一场面向毕业生开展的“论文撰写技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吸引300余名本科毕业生到场。教务处、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分别就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参加讲座的同学辅导。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期间,专家组检查学院毕业论文组织管理情况,并随机抽查部分毕业论文进行中期答辩,根据毕业论文工作中的研究方法、深度、广度等,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毕业前表达友情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助上一臂之力。信通学院和理学院的两位好友,所学不同专业,在毕设遇到瓶颈的时候,经常能够互相启发,开拓研究思路。

在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页,同学们对指导老师表达了由衷的谢意。每一位指导教师,都像材化学院的李占双和水声学院的卞红雨两位老师一样,站在学生背后给予他们关心与支持,每每遇到难题,无论平日工作多繁忙,总能给予学生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攻破一个个难关。

毕业设计中常见创新之举。常规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大多以手柄遥控或自主飞行为主,控制上欠缺灵活性。2015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陶杰在导师莫宏伟的指导下,另辟蹊径,将脑机接口技术和“四旋翼飞行器”相结合,采用脑电控制这一新型控制方法,实现了脑电对飞行器起飞降落的控制。

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2015届本科生毕业展览在61号楼5041举行,来自工业设计(理工类)和工业设计(艺术类)专业的45名同学的百余件设计作品参展。在设计作品的制作上,学生们尝试了3D打印、木材工艺、金属加工、传统陶瓷、玻璃工艺、手工布艺等工艺,多种材料和工艺运用让产品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更多的可能性。毕业生们手拿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是他们四年学习的成果,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汗水。

经过多次反复的修改,为最后的答辩做准备,毕业生们都忙着打印自己的毕业论文。临近打印,很多同学还要现场最后校正一遍,看一看还有没有格式上的错误和错字等,确认完全没有错误之后才放心的付印。看着打印机打出的一字一句,捧着装订好的沉甸甸的论文,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与感动。

终于等到毕业答辩这一天,在答辩的前一刻毕业生们还在一遍遍重复的看着答辩稿,相互讨论,认真准备,希望在答辩现场,在尊敬的老师面前,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字里行间透出老师对学生的嘱托,就像是孩子临行前父母的叮嘱,道出了关怀与鼓励。

答辩会现场,学生们讲述着各自精心准备的答辩课题。这是一场答辩,更是一次汇报,终于等到这一刻,在恩师面前将自己四年累积的知识汇聚成一份最后的答卷。

答辩的过程紧张又兴奋,学生们站在台上熟练地讲解着毕业设计中的内容,四年积累的知识在这一刻倾泻而出,他们专注的眼神、自信的神情让老师们感到无比欣慰。

四年间的课堂上,每每都是您在台上,我在台下,今天师生进行了位置的互换,往日里在课堂上授课的老师们,这次来聆听同学们的成果:他们认真地聆听每一位同学课题陈述,仔细地记录着论文中问题,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带着自己教授的知识即将走出校门,去更广阔的天地实现梦想。在交上这最后的答卷时,老师们总想多给学生们一些批注,总想对学生们多嘱托些话语,然而千言万语也只汇作一句话:“祝你们顺利毕业,一路顺风。”

答辩就这样结束了,沉甸甸的毕业论文,见证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毕业在即,同学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眼前万里江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永远铭记母校的一切。

【本期策划】刘蕴喆、赵琳琳

【摄影记者】姚亮、郭荣真、周子健、张人众、张舜尧、张林澍

【设计制作】侯万龙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