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于欣欣 毛继泽:践行“六个始终” 绘就航建改革新答卷
作者
于欣欣 毛继泽
来源
航建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4-26

分享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对标“六个始终”,结合纵深推进综合改革的发展要求,逐渐形成了以“六个坚持”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建设体系,切实把以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为内核的“哈军工”精神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具体实践,奋力书写综合改革“航建新答卷”。

一、始终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坚持“国家需要什么就干什么”的学科文化建设

什么是忠诚?是坚定的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的信仰追求,这是“哈军工”精神的“魂”。

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于哈军工的我国第一个导弹专业、导弹工程系。66年来,学院克服重重苦难,历经数次重组、拆分、调整,学科专业发展始终坚持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逐渐形成了“国家需要什么就干什么”的学科文化,对党绝对忠诚已经融入到航建人的血脉中。

围绕新时代强国强军要求,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面向下一代水下潜器、跨介质航行器、核电结构安全、船舶舱室和建筑室内环境治理等的迫切需求,形成以力学学科为核心,以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航行器跨介质力学、防护工程结构力学以及热工流体力学与安全技术为特色学科方向的“1+4”学科建设体系,努力打造耐压一体化结构技术、跨介质航行器设计与动力技术、核电安全壳结构致灾机理和防护延寿技术、空气环境综合治理及极端环境下环控安全技术等4个产教融合综改团队,谋划水下复杂结构系统辐射噪声机理与控制团队1个科教融合综改团队,形成“4+1”综改推进方案。让学科专业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入扣”是航建人对忠诚最真挚的表达。

二、始终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坚持“入海进核”的发展文化建设

“哈军工”作为抗美援朝战火催生的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技术高等院,为军向战是“哈军工”精神的“根”。

“三海一核”特色和优势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强校之基,是为军向战价值追求的时代表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学院2022年正式提出“入海进核,强团领航”发展战略,三年来,不断优化“入海进核”特色学科方向布局,强化学术团队内涵建设,提升科研工作组织力,服务“三海一核”领域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力学学科快速发展,软科排名由32位升至23位。

航空宇航学科主动服务船海领域,例如,刘平安教授带领的金属燃料与跨介质动力技术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次成型方法,攻克了高固含量大尺寸金属燃料药柱发动机技术,研发了跨介质水冲压发动机,参与跨介质项目立项竞标排名第一,与河南周口市共同谋划金属燃料跨介质动力实验室。土木工程学科主动服务核工程领域,例如,毛继泽教授带领的高性能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团队,围绕核电安全壳结构致灾机理和防护延寿技术等关键问题,形成以高耐久核电安全壳材料结构与包容技术、极端荷载作用下核电安全壳结构的毁伤机理与防护技术为主的技术体系,联合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河钢集团等建设工程中心,将安全壳模型实验项目落地河钢集团材料研究院,成立先进核电结构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申报河北省先进核电材料与结构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还通过推荐优秀学生攻读核电工程结构防护力学方向研究生、联合培养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硕博士、推荐优秀教师担任核方向第二学科导师等方式推进跨专业交叉融合,“入海进核”已经成为航建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坚持“要么第一个做,要么做第一”的科研文化建设

在一穷二白中开拓,筚路蓝缕中跋涉的“哈军工”创造了许多个“共和国第一”,敢为人先是“哈军工”精神的“骨”。

面对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急迫需求,国家迫切需要树立敢于挑战科技权威、敢于打破技术垄断、敢于冲击世界一流的“领跑精神”,这应该是“哈军工”精神之敢为人先创新特质的时代内涵。作为强化转型意识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学院着力挖掘并宣扬“领跑精神”典型,引导师生科研观念从“领先”到“领跑”转变,破解科研“流量密码”,营造“要么第一个做,要么做第一”的科研文化氛围。

例如,学院吴林志教授带领的先进船舶复合材料与结构团队,在从航天典型结构部件的轻量化研究向舰船轻量化研究转型的过程中,主动对标船海领域对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迫切需求、主动合作船海领域内的标杆院所、主动推进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主动对标国际先进,逐渐形成“要么做第一,要么第一个做”团队文化,即永远怀揣“第一个做”的果敢和“做第一”的使命,不论踏入哪个战场,都要把中国大旗插在最高处。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1项等;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牵头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特等奖2项,指导学生荣获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作为贯彻学院“入海进核”发展文化和“要么第一个做,要么做第一”科研文化的典型代表,团队入选校首批产教融合综改团队,已经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

四、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坚持“跨界融合”的育人文化建设

培养“又红又专”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是“哈军工”的根本任务,严谨求实是“哈军工”精神的“本”,其核心要求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交叉、融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标学校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要求,针对原有力学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前后脱节、算例与实际工程脱节”等突出问题,学院推动专业知识融合化,理论知识工程化,案例知识个性化,构建以物理、力学、材料为基础的《力学、材料与结构》新工科课程体系,将新工科的跨界、交叉、融合、创新的精神能量释放到教育教学中,形成“跨界融合”的育人文化。

《力学、材料与结构》已经建设成为学校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五门工程教育平台课之一,总结凝练的“三化”建设经验,被中国网和新华网报道,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研讨会进行分享,被专家称为“课程真改实改,走在了全国前列”。“跨界融合”的育人文化孕育新工科课程体系重塑新成果,2023年学院获批4门省级一流课程,完成4个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打造专业大类课程平台,打通4门专业核心课。完成工程力学专业以及核心课程的知识图谱建设;推动新工科课程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教出版社出版新形态数字化中英双语教材2部;高教出版社出版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获批省级本科教改重点委托项目1项,获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学院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连创历史新高,预计2024年突破70%,“跨界融合”的育人文化逐渐在学院生根发芽。

五、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坚持“以我所有,给你所需”的服务文化建设

攻坚克难,需要知重负重,要基于对形势的科学研判,靠的是敢战能胜的强大本领,贵在有坚持不懈的韧性和耐力,这是“哈军工”精神的“气”。

为经济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和使命,而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够,是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难题和弱项。学院坚持“以我所有,给你所需”,积极与哈玻院、航弹院、工力所、气动院等单位建立联系,研究团队沉浸式入企,加强有组织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产业升级。

例如,在2008年船舶行业对舱室环境要求逐渐提高,而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学院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基础建立的研究团队,以服务船舶领域为己任,毅然投身舱室空气环境研究之中,克服了研究条件差、经验不足等困难,逐步形成了国内先进的舱室空气环境研究能力。贺征教授带领的热工流体力学与安全技术团队,近期在低温舱室环境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获得单项项目经费近1500万元。2020年2月新冠疫情初始,团队克服人手不足、时间紧迫等困难,向武汉抗疫前线和省市传染病院捐赠价值近百万元的空气消毒设备,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在学校支持下,连续奋战2个月,形成了民用空气消毒产品,并投入学校、商场、机场等,助力抗疫防疫工作,并帮助企业实现1500万元的产值。在省政府和学校急需解决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团队迎难而上,利用自主研发的处理技术,20余天吃住在现场,圆满完成重要场所的空气治理任务。与哈尔滨城投集团筹划就地进行成果转化,预计转化金额超过500万元,并被作为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典型代表被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头题播出,下一步将立足龙江,面向全国,以亚冬会筹备、城中村改造等为切入点,服务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六、始终拓展自信开放的世界眼光——坚持“共育、共研、共赢”的开放文化建设

自信开放彰显“哈军工”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使其永葆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哈军工”精神的“韵”。

学校2023年实施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行动,是传承和发扬“哈军工”精神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学院发展新增长点和战略机遇期。作为牵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学院以“阿伯丁模式”建设为切入点,以中外人才联合培养为基本路径,建立对欧、向北、服务“一带一路”三条合作主线,推动形成“共育、共研、共赢”的开放文化。

获批教育部与阿伯丁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3+1”本科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土木工程、力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一批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学习的17名学生中有14人已经获得帝国理工、UCL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资格。2023年,围绕海洋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振动控制、复合材料力学等方向,举办Marine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学术研讨会,开展双边学术交流4场,共计22个报告。学院代表团出访阿伯丁大学,签署两院合作备忘录,探索推进博士(含双学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开展人才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全方位合作。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