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央视新闻:教师节特辑 | 用人生的六十余年倾听大海的声音
作者
央视新闻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9-22

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获奖者,我国水声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

用一甲子的岁月守护着那片蔚蓝色

在黑龙江哈尔滨,这个远离大海的城市,杨士莪用一甲子的岁月守护着那片蔚蓝色,开辟鸿蒙,建成中国第一个水声专业和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

水声学,简单说就是对水下声学特性的研究。在水中,光波、电磁波等都望而却步,只有声波可远距离传播。

作为中国水声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杨士莪早年求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奉调哈军工任教。哈军工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杨士莪选择了一种人生。此后,他扎根哈尔滨,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用人生的六十余年倾听大海的声音,融入祖国的水声科研和教学事业。

早年间的杨士莪作为海军派遣的进修生,对于国防科技研究格外关注。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声呐设计和舰船噪声这两个研究室的门对外是紧紧关闭的。这给杨士莪留下了一个深刻而强烈的印象——在国防技术关键领域,始终都要自力更生。

先学会世界上水声领域的科学成就,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是杨士莪为自己设计的科研之路。重返哈军工讲台后的杨士莪,拓宽原有声呐专业领域,编著了《水下噪声学》等一批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声理论著作,参与培养了第一批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别开生面地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1987年,水声专业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建立。

1994年4月,杨士莪任考察队长兼首席科学家,这是中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也是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堪称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海的“第一步”。

60余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中国的水声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在水声学某些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有的研究成果甚至填补了国际空白。

身体力行“一站到底”

杨士莪笑称自己“生命不止,壮心不已”,因为他始终战斗在水声科研的第一线。水声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研究它时,即便是水平最高的科学家,也不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杨士莪尤其重视实际的海上实验和测量。86岁高龄的他仍然身体力行,亲自参加科研项目的海试。

在一次次海试中,他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向年轻人倾囊相授。他要求团队成员,海试前期要做足功课,海试就是到海上拿数据,因而,这个团队在海试时几乎从未出现过因为设备故障等前期准备工作不足造成的维修、等待等问题。每次海试都成了年轻科研人员鲜活而深刻的实践课。

耄耋之年的杨士莪至今还担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课程教学工作。数十年来,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个讲台,杨士莪将海洋情结传递给了更多学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讲第一门专业课《声与振动基础》的绪论已经成了传统。他讲课时语速较慢,声如洪钟,思路清晰,而且是“一站到底”。

把自己嵌入国家成长的年轮

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和专家库,而今,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占据水声科研界的大半壁江山,中国工程院水声领域的全部院士、水声行业70%以上的高级专家、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出自这里。哈尔滨工程大学远离海洋,但是这里的人们却将一项关于海洋强国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2016年,85岁的杨士莪荣获国家海洋局颁发的“终身奉献海洋”奖章。理想的色彩在他身上从未黯淡,他还有着像六十多年前投身爱国理想和强国事业的那种义无反顾,践行着一名战略科学家的操守,把自己深深嵌入国家成长的年轮。

相关连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28776710367559650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3e6fea8f-96b2-413a-8e26-c9b22f763668

审核:董昕瑶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