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邹高万:让教师“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有组织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模式探讨
作者
邹高万
来源
航建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6-02

分享

学术创新团队是高校科学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研究力量和核心队伍,是由有着共同愿景、技能互补、相互协作的人员组成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团队是建设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我们这样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在科研攻关中的基本作战单元。”

学术创新团队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团队自身的建设,另一方面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和环境营造。有组织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要做到让参与科研的每个团队教师“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才能协调好团队内部关系,提升团队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首先,要让每个教师“心中有梦”。“梦”是指正确的科研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赋予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因此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研创新为重点,以基础研究为基石,以服务国家、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高效沟通、协同创新,共同完成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

如果学术创新团队没有真正理解科研的价值和服务国家的目的,团队就会缺乏凝聚力,也会造成目标不够明确,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甚至出现科研功利性的倾向。因此要加强对团队成员,尤其是团队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目标引导。这里需要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要在团队内部树立勇担一流大学科研先行军的使命感,以及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感。

其次,要做到让每个教师“眼中有光”。“光”是指团队的内在科研内驱力。要能明确科研方向,激发团队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将科研行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其核心是要考虑学术创新团队成员个人发展的需求,并根据此需求设计对应的成长激励机制。

一是要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服务。在学术创新团队成员职称晋升、高等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提供指导性帮助,明确教师的成长路径,激发团队“见贤思齐”的成长动力,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和稳定性。

二是完善团队治理激励机制。包括建立团队评价考核机制、多元激励机制和基于成员个体的激励机制,形成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注重建设团队文化。团队成员创造力的产生,需要民主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能不断激发新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学术交锋和头脑风暴。培养团队合作学习精神、鼓励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和发扬顽强学术钻研精神。

最后,要做到让每个教师“脚下有路”。“路”是指团队进行科研工作的保障和支持。要让想做科研的团队和教师有科研可做,而且能够做好科研。

一是科研方向方面。要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团队组织,简言之就是“引导或者激励哪个团队,去做什么事”。有组织科研是在学科交叉融合、国家战略需求、技术创新发展需要等新的驱动因素下演化出来的基础研究的新模式。学校和学院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以及重大项目需求,引导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在研究选题、资源配置、管理模式、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有组织性,从而摆脱学科及研究资源分散等问题。

二是科研合作机制方面。随着现代科研日趋复杂化、大型化,交叉学科的学术创新团队由跨学科、跨部门人员组成,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合作松散,成果归属不明等问题,造成无法形成合力,团队合作深度不足。要建立校内、院内不同团队间的科研合作机制,通过学校和学院层面的收集、引导和组织,增进各团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院内、校内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促进不同团队间的临时或者长期合作及整合。

三是科研保障方面。要为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团队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例如科研用房、实验设备、研究生名额分配等。目前学校也通过大型实验设备共享、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政策来支持团队,但是希望能够进一步细化,按照团队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采用有组织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希望能实现让参与科研的教师“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学术创新团队的能力,进而提升科研质量,实现学校所倡导的“积力所举,众智所为”,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