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郭晶:团队建设的“0”与“1”
作者
郭晶
来源
航建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5-20

分享

近期,参加了学院“三要素驱动、八任务牵引、六方面协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结合在学校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组工作学习体会,我对“科学研究与团队建设”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今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承担的任命任务和发展愿景逐步清晰,科研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定位已形成共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交叉融合阶段,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内外发展环境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夯实“团队建设”的根基,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厘清团队建设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点,坚持“先破后立再放大”,更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

一、从“1”到“0”树立破局意识——团队建设的难点

团队教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拓展,一个个“1”兵分多路,无法加权,很难达到共同的目标、也难以形成“重拳”,这就制约了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因此,我认为团队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必须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放弃成熟度高、技术风险小、潜在贡献率低的舒适型工作,树立破局意识,不能受制于“项目”,更不能止步于“经费”,要敢于从“1”到“0”,回归到科技创新本源,聚焦国防、聚焦行业、聚焦难题,敢于做减法和同类项合并,找准刚需,啃硬骨头。这既是团队建设的堵点,更是难点。在团队人数有限、条件有限、能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正视问题,下决心从“有所不为”开始。

二、从“0”到“1”明确主攻方向——团队建设的重点

无论是个人的进步还是团队的发展,都要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特别是像航建学院这样通用学科,更应该找准学校发展战略布局结合点,深度融入船海核领域,借力用力,才能顺势而上。因此,团队的发展要紧密围绕学院“入海进核”特色学科方向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找到科研特色方向和重点任务。设计好科研任务体系、梳理出任务清单和阶段目标,加快科研体系设计,以拧成一股绳、并指头为拳头的大局意识,推动团队成员都从“0”到“1”迈进,找准团队特色科研方向。以我们飞行器智能材料与结构团队为例,经过认真研讨和思考,团队把航行器跨介质复杂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研究作为“入海”的切入点、导波技术在典型结构缺陷与损伤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作为“进核”的发力点,构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特色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团队尽快成长为一股船海核领域前沿科技方向上的攻坚力量。

三、从“1”到“10、100、1000……”重塑能力体系——团队建设的关键点

稳定特色科研方向好比数字1,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成果产出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强大,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一是围绕稳定特色科研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学院人才引进平台及相关政策,主动走出去,强化宣传力度,吸引具有探索、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加入团队。对于青年骨干教师,平衡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为其规划好成长空间与未来方向,给予充足的指导,使之全面发展、迅速提高,早日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全力打造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外聘人员的高水平团队。二是围绕稳定特色科研方向,依托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实验室,积极承担国家级高水平基础科研项目和重大专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不断磨合团队,激发团队创造力,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做强特色科研方向,形成我们自己的竞争优势。三是围绕稳定特色科研方向,强化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好明确的方向规划,提供合适的科研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创新思维,不断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龙头高端,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光荣使命。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科研攻关的基本作战单元,团队要正确处理好“0”与“1”的关系,静下心来在某个方向深入探索、持久积累,围绕特色,形成优势,进而切实推动一流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