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 在水声领域知难而进矢志创新
作者
莫世奇
来源
水声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5-19

分享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是以船舶声频特征测试与控制为研究目标,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和依托,是国内最早倡导并开展水下航行器振动噪声测试与评价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技术团队。

(一)勇于开拓,知难而进

在我国声纳专业的成立之初,团队在哈军工“五虎上将”之一的何祚镛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关于水声的科研一切从零开始,何祚镛教授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告诉我们;“国家需要的,我们就要全力去做,累死就当睡着了!”正是由于这种价值观和使命感,团队突破技术难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创了水下减振降噪研究方向,九十年代建立完善了水下减振降噪理论体系,为水声行业减振降噪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何祚镛教授也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终身教授。

九十年代开始,杨德森院士带领团队秉承着“勇于开拓,知难而进”的理念继续前行。团队率先开展水下声纳新方向的研究,研究刚开始时受到了行业众多专家的质疑,认为我们有很多难题是无法突破的。团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仍然报以坚定的信念要把研究搞下去。杨德森院士在一次重要海试中说道:“这次试验不成功,我就从这里跳下去!”在团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水下声纳这一新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辟了声学理论与声纳系统的新方向,填补了我国水声学理论与技术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水声界高度关注,杨德森院士团队引领了我国水声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团队自十几年前开展水下非线性声学研究,很长一段时间,理论到实践难以跨越。在此过程中,团队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勇于创新,大胆地到湖上、海上去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取得了由0到1的重大突破,探索出水下噪声控制新原理,多年历次湖海试验证明了新方法技术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船舶振动水平提高60%以上,现已成为我国未来船舶振动的重点发展方向。

(二)交叉管理,互助互补

团队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利用水声是交叉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互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科研方向的深度交叉融合”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团队整体战斗力和团队人员的综合科研能力。为了进一步扩大团队师资队伍的结构规模,支撑国家的迫切需求,一方面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引进物理、力学、计算机、空气声学等相关学科的人才,实现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和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增大校企联合,隐性扩大团队规模,通过与行业间知名企业、研究院所合作,推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三)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

团队始终坚持未雨绸缪,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发展观。团队围绕学校一流培优方向重点针对5类声纳展开研究,从系统、器件、环境、算法、作战效能等角度,开展这一技术水声声纳体系化建设,引领带动行业发展;拓展水下相关声学理论,支撑学校“极端海洋环境波动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依托世界首座特殊水下声学水池,构建水下相关声学研究完整体系和实验能力,聚集行业人才,力争在水下声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四)党建引领,科研育人

团队坚持党建引领科研,科研培养人才。杨德森院士作为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被评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党支部被中共黑龙江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团队教师党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常年奔波于海试湖试、游走于大江南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团队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在海上、湖上、船上,将党的建设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将党建融入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中,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打造国之重器的担当中。

团队涌现了一大批国家级人才,并为国内水声行业的高校、研究院所、部队输送了大量专业领军人才。近年来,团队获得了所属领域几乎所有国家、省部级荣誉,包括: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黄大年式”创新团队、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等。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拼搏耕耘,特别是近二十年,团队创造了我国水声领域多项第一,这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在一个个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倍感压力,将秉承着“创新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为海洋强国而奋斗。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