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牢记嘱托 再立新功】树牢科技报国志 将哈军工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作者
谷雪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7-01

分享

“坐上哈工程专列,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每一位同学收到了一张专属车票,起点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终点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寓意着一代代哈军工传人强国强军再立新功的担当,在毕业典礼现场,师生代表深情献唱《祝你一路顺风》《少年》等歌曲,完成了一场温暖的思政教育。“是母校的培养让我不断成长。毕业后,我将投身祖国通信事业一线,奋力拼搏振兴中华!”优秀毕业生代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陈茂阳将前往中兴通讯继续工作。

从在校园作为上下课铃声响了70年的军号,到发挥哈军工文化园的育人作用,再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毕业嘱托,哈工程将发扬哈军工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和蓝色资源,在课堂内外、实践研学间讲好“理论大课”“特色大课”“实践大课”,传承红色基因,树牢科技报国志,在强国建设中绽放青春光彩。

用活红色资源 上好“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我代表学校欢迎你们,自哈军工以来的第××期学员……”这是校长“开学第一课”的固定开场白。开学第一课非常重要,这是展示学校气质、为学生定下精神坐标的第一课;这是学生认识学校、真正开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上,校长都会细致、生动又饱含深情地讲述学校的历史与发展,鼓励新生多去哈军工纪念馆看一看,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从一入学就树立“三个第一”的价值追求。

“我爸爸告诉我,哈军工是我们国家70年前的第一所军事工程院校,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哈军工的故事呀?”在学校红色故事传承会暨《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成果汇报会上,至诚书院、求新书院等的四位大一新生和两个小朋友以舞台剧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哈军工前辈和后继者矢志报国的故事。动人心弦的演讲、振奋人心的朗诵、情节丰富的舞台剧……学生们精心编排、自导自演,把思政课学习成果搬上舞台,赢得了台下师生观众的阵阵掌声。

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红色资源,将“硬基础”转化为“软文化”,让哈军工精神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哈工程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将“哈军工精神与文化”专题进入大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注重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锻炼、采用成果式考核”四位一体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4000余名本科新生来到哈军工纪念馆沉浸式参观、体验哈军工红色精神文化,通过参观校史展陈,聆听讲解、小组研讨等形式,选取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主题,收集资料完成视频和文字成果。此次成果汇报会,更是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一堂思政大课。

“要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哈军工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的魅力,我们前后数次参观纪念馆,对文稿进行反复打磨。”求新书院学生吴天赐说。从表演到背景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全部由成员们完成。“这是一次完美的小组配合,大家在交流和准备中对哈军工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海晏书院学生曹烨感觉收获很大。

专家共上思政课 数字赋能提升课程质量

“国家安全和稳定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哈工程启航剧场举行的“山海讲坛”气氛火热,学生们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组成部分,山海讲坛邀请名师大家担任主讲嘉宾,聚焦最前沿国际形势、最前瞻科学问题、最受关注热门话题,开展学术讲座和主题演讲,每期的“山海讲坛”都是“一座难求”。

学校大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及课程群建设,研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哈军工精神”等特色教学专题,邀请专家、行业大师、优秀校友、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与思政课教师同上、同研、同创思政课,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学生考评、教学评价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我们要以更广的视角看待思政课教学,以学生爱听、学会、悟透为目标,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表示。

700余名师生在军工操场上共同描绘“草地航母”

学校还打造了冰天雪地“热血铸舰”的理想信念思政大课,千余师生用冰雪绘制航母等国之重器;以哈军工文化为主题,持续推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发展历程》《强军报国勇攀高峰——科学家精神专题展》《想的是党为的是国 强的是军——哈军工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图片展等原创教学素材,打造“流动中的纪念馆”思政品牌等等,为更多青年学子拓宽知识视野,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注入灵魂。

如何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哈工程依托哈军工纪念馆、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等优质资源,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智慧平台,推出“哈军工的红色使命”“哈军工的创建”等8期《走近哈军工》线上示范课;精心编写“军工记忆”“藏品有话说”等口袋书和有声读物;搭建哈军工纪念馆智慧讲解系统、网上全景展示系统,探索开展“数字直播”,让师生观众云上感受哈军工红色文化的魅力。

思政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 走出船海特色育人路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小微特机器人专项邀请赛上,哈工程本科生团队研发的核电领域智能巡检机器人夺得冠军。中电海康(杭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300万元将机器人进行产业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创新点子来自一次参观研学,智能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陈阳,大一时跟随老师来到大亚湾核电站参观,了解核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核电站检测的难题,在心里种下了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需要的萌芽。

陈阳和团队成员在讨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制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他开始思考将自己所学与行业需求结合搞创新,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和团队成员自主研制了核电领域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在高辐射剂量核环境下对核电站核心设备、管道进行日常巡检,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机器人技术已在中广核及中电投两大核电集团相关专业公司实现工程应用。“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过哈军工前辈服务‘两弹一星’的故事,我深受触动,就想通过自己的创新,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做点什么。”陈阳说。

日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把课堂设在了罪证陈列馆,来自工学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50余名学生,在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带领下,开展参观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走上讲台,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从课本走到罪证陈列馆,孟令广感觉历史更加立体地展示在了自己眼前。“更震撼和更有冲击力,更能激发我们内心的爱国报国志向。”

“实地感受比隔岸观火更有感染力。”龙江优秀精神、哈军工前辈的红色故事、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资源等特别丰富,是思政教育重要的内容支撑和力量根基。为了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科技报国的力量,学校探索哈军工精神、龙江精神等红色资源与船海核特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模式,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强化思政课特色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环节参观罪证陈列馆

“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教学创新研究,能够让思政课更专业,专业课更有‘思政味’,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唐晓伟说。

“学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研学’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将发扬哈军工精神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哈军工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政创新品牌。”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高岩表示。让哈军工精神成为每一个哈工程学子的青春底色,让“强国强军再立新功”的担当成为每一个青年学习的人生选择,哈工程建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引导学生树牢科技报国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编辑:谷雪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