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突破技术 打造装备 推进蓝色能源产业
中国海洋能发展年会在校举行
作者
唐晓伟 霍萍
摄影
王一勇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05-29

分享

28日,“第三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在我校启航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来自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90余家单位共2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突破技术、打造装备,推进蓝色能源产业”的主题,就我国海洋能领域的政策规划、技术研发、示范应用、行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热点问题开展交流,论坛规模创历年之首。

论坛共分“海洋能应用装备及示范工程研究”、“海洋能技术研究”、“海洋能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个主题板块。旨在把握最新国内外海洋能政策、技术成果及发展趋势,促进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海洋能技术成果转化,探索海洋能技术装备发展道路,加速海洋能产业化进程。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国家海洋技术司副司长康健,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副司长司慧,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姜清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罗续业,我校校长刘志刚、副校长夏桂华出席论坛。

刘志刚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从事海洋能研究的队伍不断发展,海洋能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持续开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他指出,我校以“三海一核”为办学特色,海洋能源开发是学校的重点科研方向之一,一直致力于积极开展相关方向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工作,为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开发研究探索贡献力量。本次会议的召开,为从事海洋能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为学校提供了一次开拓视野、深入交流的机会。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与参会专家建立长期密切的联系,共同探讨和支持国家海洋能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

陈连增就海洋能的发展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推动海洋能产业培育和发展。二是加快攻关海洋能技术与装备,为我国海洋能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建立健全海洋能技术、设计、监测、认证和建设标准体系,为海洋能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团结协作共创海洋能事业美好未来,充分认识当前困难与挑战,增强信心,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在推动示范工程上尽快出成效。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充分利用好年会这一平台,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海洋能发展,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康健就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13-2016年)》进行解读。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夏登文做《中国海洋能发展年度报告(2013)》,并分析海洋能领域的最新国际动态。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张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晔、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张理首席工程师分别作了《海洋能装备研发中的几点体会》、《欧美海洋能产业化进程和技术成熟度》、《基于示范工程的实践思考海洋能的产业化推进》的主旨报告。

此外,论坛还对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装备制造技术、如何促进我国潮流能装备制造发展、波能装置监控系统、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海洋能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海洋能装备设计分析等近20个海洋能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心主办,我校、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可再生能源分会承办。

“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新能源集成应用工程等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的海洋能发展备受瞩目。海洋能资源开发属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涵盖海洋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工程技术领域,学科交叉性强。

海洋能和海上风能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我校的重点方向之一。多年来先后研发了垂直轴和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技术、座底式和漂浮式技术,学校与企业和地方联合形成了“万向”和“海能”两个系列的潮流能发电试验样机并开展海试,为我国海洋能技术的探索和发展作出贡献。前不久,世界最大发电容量的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海能III”号在浙江岱山县龟山水道成功运行,该系统的核心技术运用了我校的研究成果。

编辑:UX_wangyiyong  审核:coast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