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9日,校党委副书记高晩欣率团赴欧洲3个国家,走访了巴黎高等电子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伊尔默瑙工业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考察。本次访问重点就大学章程制定与运行情况、学校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进入了深入考察,并进一步推进学生校际交换、人才引进、交流合作等工作。

2014年,时逢中法建交50周年。9月,我校将派送校际交换生到法国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学习。该校是法国典型的精英工程师培养院校之一,在法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声望卓越。该校校长麦克•西阿辰斯基、副校长阿玛拉会见了代表团一行。阿玛拉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学生校际交换政策及独具法国工程师培养特色的“3+3”本硕培养模式等,对两校间已启动的交流合作给予充分肯定。高晩欣介绍了我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学生交流和来华奖学金项目等情况,希望两校在加强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教授之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并诚邀该校学生参加明年在我校举行的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和东北语言文化体验活动。双方还就学校的治理结构、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最早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其科研实力在德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该校原第一副校长孟立秋教授、国际中心中国区负责人郭娟女士等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孟立秋教授是德国高校首位华裔校领导,他从中德、乃至中西方高校的异同点出发,介绍了德国大学的分层分类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在管理体制、教授聘任考核、学术治理结构、二级学院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历程。高晩欣介绍了我校在制定大学章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我校学生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学位的情况,并希望两校进一步加强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德国伊尔默瑙工业大学,校长皮特•沙尔夫会见了高晩欣一行。沙尔夫希望两校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等领域寻找共同点和合作的契机。高晩欣介绍了我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希望双方高校结合各自学科特色优势开展合作。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该校的交叉学科科研平台和相关实验室,与该校部分华裔教授就欧洲高端国际会议信息、柔性人才引进等进行座谈。

建校已900多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有欧洲“大学之母”、“全世界第一所大学”之誉,欧洲高校著名的“博洛尼亚进程”即发端于该校。该校副校长萨拉•萨瓦特拉以及该校中国学院协会、工程、建筑、信息、材料、机械等学院的教授与代表团展开深入交流。萨瓦特拉介绍了博洛尼亚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大学治理改革、学术权力运行、教授评聘机制等。双方在学生交换等国际交流事宜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访问期间,代表团深入了解我校校友在当地工作、学习的基本情况,并会见了部分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