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夜,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5级大风夹杂着细密的雪花,哈尔滨迎来了今冬第一场大雪,雪量之大,时间之长,50年来罕见。大雪考验着哈尔滨的交通,也考验着学校清雪的能力。校园道路被厚厚的积雪深埋,很多车辆深陷雪里开不出去,有的原地干转一步不动,有的在坡路上打滑溜车。路上,上下课的师生踏着几乎齐膝的深雪艰难跋涉……
大雪还未全停,道路上开始出现热火朝天清雪的身影,随着“叮叮当当”清雪工具的脆响,“一二三,一起推”的号子声,大型清雪车“隆隆”的轰鸣声,在后勤员工、保洁员工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道路渐渐通畅,行走越来越容易。雪一直在下,下一茬他们扫一茬,脸和手冻得通红,他们用汗水和毅力在风雪中坚守。看着后勤员工清扫出的道路上,国防教育学院大三学生王真说:“大雪给出行带来不便,但清雪让我们感受到凝聚力和感动,真是天寒心暖。”
面对大雪,不打无准备之仗。从16日晚开始,后勤集团组成清雪工作协调组,按要求,除清雪“主力军”绿化中心的员工外,公寓部180名员工全部参与清雪,物业部调用了清雪车、铲车、手推清雪车等设备,并抽调60余人清理教学楼、办公楼前积雪。饮食部提前贮备大批蔬菜,肉类、水果等食品,确保暴风雪期间学校的饮食供应。学校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对本次清雪工作的组织、推进和验收进行了部署,要求在清雪过程中调度好清雪设备、人员和车辆,人机结合作业,边下边清边运,全力推进清雪工作,并发放清雪工具2800余件。校爱卫会下发了《2013-2014年度1号清雪令》,要求各单位按照“以雪为令,雪停即扫”的原则,及时组织人员清除分担区内的冰雪。
后勤集团绿化中心负责校区主要道路的清雪工作。以雪为令,见雪上岗,还师生一个满意的校园,17日凌晨四点,天最冷最黑的时分,他们第一拨儿打响了校园清雪“攻坚战”。5台清雪车裹挟着厚厚的积雪,飞溅起白色的雪沫,不断将雪清扫到路旁;后面的铲车轰鸣着将路上的积雪堆成小山,再将重重的积雪装上车;绿化中心的员工们在簌簌的风雪中埋头挥锹,用力把路上的积雪铲到拉运车上,遇到结冰的地方就反复用劲儿铲,直至彻底清除。“来,抓紧时间,一起,一二三”,“再走5米,再走10米”,18日半夜,师生们都已休息,室外雪不见停,风不见小,气温已是零下十度,绿化中心的员工们继续重复着清雪的作业,一直干到凌晨2点。“我们晚上多干会儿,明天师生出行就能方便些。”“现在是学校需要咱们的时候,咱必须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看见学生们高高兴兴去上课,我们就不觉得累了。”员工们发自肺腹地说出感人的话。校区北门清雪负责人崔丽说:“虽然气温很低,但很多人干得衣服都湿透了,根本来不及换。除了中午抽时间吃饭,80余名员工分布在校区主要道路上连轴转。”在连续工作了2天2夜后,清雪车的司机师傅们终于在绿化中心的长椅上进入了梦乡。
李树梅是绿化中心的机修工,已经59岁了。按理说,夜间他可以回家休息,但是想到清雪车辆和设备长时间高强度运转随时可能出现故障,他主动要求留在中心随时待命。18日凌晨,一台清雪车辆出现故障,李师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二话不说就钻到机器下面,躺在冰雪路面上开始维修。凌晨的室外裹着棉衣尚瑟瑟发抖,更别说躺在冰雪路面上。李师傅全身被冻透一直坚持到设备修好,才放心回到中心继续待命。
清雪中,各教学楼、公寓的值班员、保洁员同样昼夜奋战为师生清理出一条条通往教学楼、公寓的道路;供暖中心的员工将炉渣均匀洒在路面上,增加道路摩擦力;电气中心的员工降雪后加强了线路巡视,增加了值班人数,并准备好应急抢险器材,确保降雪引起险情后立即抢修、及时供电。
为加快清冰雪速度,学校发出《关于开展学生志愿服务迎战暴风雪的通知》、《关于做好清雪工作的通知 》《关于组织机关教职工参与清雪工作的通知》,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行动,清理冰雪。19日开始,各学院纷纷组织师生开始清理各自分担区的清雪,学校还组织了1200余学生清雪预备队,开始陆续清理校园临近社区冰雪。很多南方同学既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大雪,也是第一次参与清冰雪,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在同学们的清雪现场,既有紧张的并肩作战,又时常传来愉快的笑声。学校相关部门不断发布通知,提醒师生注意冰雪天气的人身交通安全。
大雪侵袭为出行带来不便,但并没有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降雪后教务处对上课情况进行了检查,学校教学秩序井然。理学院《拓扑学》任课教师林锰非但没有迟到,反而比平时还早到了10分钟。考虑到雪天难行,林老师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不到7点钟就匆忙出门往学校赶了。外语系辛丹老师的家住道理群力新区,担心大雪天交通堵塞,她提前2小时就从家里出发,先坐公交车,再转乘地铁,按时到校上课。外语系陆军老师离家不远,但自己开车到校,中午吃过饭就从家里出发,提前来到了教室。他们说:“老师为学生上课,风雨无阻,这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