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举行校院两级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主讲中国制造2025
怀报国之志 撑民族脊梁
作者
肖飞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5-10-28

分享

为深入解读《中国制造2025》,使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目标更明确、着力点更精准,27日,学校举行校院两级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作“中国制造2025”主题报告。历时3小时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校党委副书记杨冶主持会议。

李北光站在全局高度,以纵横开阖的视角,翔实生动的案例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以“为什么提出中国制造,怎样发展中国制造,怎样发展强大而自主的中国制造?”为基本线索,结合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前沿判断,我国国内经济转型的战略需求分析,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制造业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要求部署,回答了要引领和带动我国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方向、路径、举措等重大问题。李北光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全方位智能转型,完成制造业由大转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服务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制造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

作为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将从哪些方面推动制造业这一历史性转变?以创新发展为主题,李北光从中国制造2015的主线、主攻方向、着力点、基本方针、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等方面,深入解读了“怎么发展中国制造?”。他说,站在国家层面,创新能力决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决定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定型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形成路径依赖。当前我国工业大而不强,部分关键自主核心技术缺失,产业技术结构中低端,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集中体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弱。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就是要统筹考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解决制造业自身瓶颈、关键共性问题。因而,五大工程、九大任务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内容。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九大任务,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国家层面的示范引导。他强调,先进制造需要创新个体的协同更需要政府的外部性支撑,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共性技术研发缺失,长久以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核心技术研发。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一些市场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就要在国家层面推动,五大工程就是其中体现。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为例,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利用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构筑支撑高端创新的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怎样发展强大而自主的中国制造?”将《中国制造2025》落到实处,李北光着重从战略支撑和政策保障层面,介绍了国家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等系列部署。他说,当前,国家各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启动一批基础条件好、既利当前又促长远、既利稳增长又促调结构的重大项目。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做好对制造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同时发布《路线图绿皮书》,发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导向,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引导和参考。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加速各类资源集聚,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重点领域发展。他强调,科研院所、高校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中国制造2025极端重要性,更加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推动成果产业化。要搞好人才培养任务,在为中国制造2025任务中培养人才,调整学科方向。要打破专才教育壁垒,调整学科设置,充实系统化、融合化、跨专业的教学内容,培养通用能力人才和特色专业人才。要加强改革创新、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联动,扎实稳步地推进各方面工作。

李北光最后满怀深情地说,民族工业在装备领域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民族独立富强,民族工业是中国制造的脊梁。民族命运的情怀是我们的人生坐标,到2025年10大领域23个优先发展方向将率先突破。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并开发出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中国制造业将步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制造强国战略是“中国梦”的力量支撑,也是对共产党人知行合一、钢铁意志的时代检验。中国制造2025世界瞩目、国人企盼。1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不但需要战略规划,更需要战略定力,尤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努力。直面并坚决解决当前关键共性难题,立足自主创新,实实在在上水平,走好由大转强的第一步。

杨冶在主持会议时说,李北光是学校88级校友,对母校充满感情,对中国制造的权威解读既深入浅出、又浅入深出,对我校各级单位谋划“十三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报告还充满报国情怀,富有感染力,也极具教育意义,是学校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好教材。作为工信部所属院校,学校将在《中国制造2025》十个重点领域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海洋强国梦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

《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今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这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李北光副司长是政策制定的主要参与者、文件起草的主要执笔人。

全体在校校领导,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院系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发计处、科研院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集中学习。

编辑:UX_wangyiyong  审核:小飞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