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两会”时,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关注“两会”进程,沿袭“两会”会后会、研讨会等多年传统,学习“两会”精神,研讨热点教育话题。
刚刚闭幕的“两会”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对此,水声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嘉男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审慎思考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式”教育环境,如何在人才培养中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如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并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校园安全、高考改革、就业创业、博士生补助、“校园贷”不良网络借贷治理等关乎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热词在“两会”期间屡被提起,国家、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关注,我们任重而道远。2017,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相关问题答记者问,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亲和力差的原因:“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并提出了“四个结合”的解决良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志刚对此印象深刻,“陈部长的工作思路为思政课教师未来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为打赢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的一线教师鼓舞了士气,为教师未来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注入了理论活力”。
教育作为“两会”热点话题,今年更加受到关注。经管学院辅导员张春雨认为,“两会”报告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将思想道德引领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走到学生身边,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95后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服务学生的能力;掌握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的方法,占领网络育人阵地;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巧喻妙答,借少林武僧巧喻中国经济,引古语回应房屋70年产权,就系列内政外交热点问题解疑释惑。航建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2015级研究生张琦对其中关于就业的部分非常关注,“总理说,我们不能靠政府提供铁饭碗,而是要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今年,我们支部共有23名研究生面临就业,总理的一席话让我们对未来的就业形势充满信心”。
国防学院2013级本科生胡旭超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有关简政放权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壮士断腕”一词。“近5年来,李克强总理每年在两会上都会提到‘壮士断腕’。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关键时期,正在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更需要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不忘初心,稳中求进”。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当有这种‘壮士断腕’的魄力,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
自动化学院2014级研究生贲浩然十分关注李克强总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解读。“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推动力量,一直在全民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到的,‘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8亿左右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是难以估算的’,总理的话,让我更有信心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明非认为,博士属于总理提到的“受到了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博士生加强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所以,我们在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研究的前沿科技转化为科研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录入:B_lijiaheng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