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质量如何是对思想解放程度与成果的最直接检验。按照校党委《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学习了“如何在‘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如何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实现新突破”“如何在队伍建设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有收获,思路有拓展。作为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A+学科及一流建设学科的主要承载者,我们在机遇与压力下必须始终保持定力,不断优化人力,持续提升实力,才能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讲好船海领域的中国故事。
坚持办学初心,保持定力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和标志,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到船海一流学科建设上,就是要在船海行业领域发展的诸多重大需求、机遇中,时刻牢记办学初心,保持学科建设的定力。包括:在一流学科目标上要有定力,要有世界眼光,更要有中国特色,在遵循办学规律与学科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为牵引进行学科建设;在建设标准上要有定力,国家对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中国特色,我们要深刻领会“五不唯”的要求实质;在建设方向上要有定力,我们的船海学科建设要体现我们的历史优势与特色,在学科方向拓展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前沿、关键、颠覆性技术与重大科学问题,结合自身历史积淀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对各项事业具有普遍的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在一流学科建设上应该以此为谋划的指导、行动的圭皋。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系统阐述人才的重要,反复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又切中要害,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落实。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师资队伍、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核心要素和决定性因素,是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整体,要按“四有”标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准,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结构,解决船海学科高端领军人才匮乏、高水平团队不足等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通过引育并举,构建更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目标推进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优化机制,要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促进人才评价制度的优化,解决“五唯”的问题,强调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致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在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重高端、强骨干,打造一支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可持续的优秀师资队伍。
坚持服务国家,提升实力
建设船海一流学科,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必然是为国家服务,为建设海洋强国做贡献,不能为了一流而一流,更不是为了学科而学科,办学科、求一流都是服务国家的方式、贡献民族的路径,因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偏离的办学宗旨。让人民满意,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福祉,这要求我们在船海一流学科建设中要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船海一流学科,要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战略中找准生长点、贡献点;要始终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建设,着力在船海领域“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寻求立足点、突破点;要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在国家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以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做出标志性成果和独特的贡献,从而使学科实力不断提升,在世界上讲好中国的船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