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工程辩论队在号称全国“最硬核”高校辩论比赛的2020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资格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打败6支辩论强校,更以15:0的绝对优势战胜南开大学辩论队,在36支高校辩论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晋级2020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队员聂英钊在参加的6场比赛中,6次获得最佳辩手荣誉,成为该赛事举办以来全程MVP第一人。
让对手无奈的“黑马”
2020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资格赛·决赛的辩题为“如果非常辛苦,还应不应该选择滚烫的人生?”热血的哈工程辩论队选择了正方。辩论中,他们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抓住对方逻辑漏洞犀利攻击,未给对手一丝机会。
决赛场上,哈工程学子唇枪舌战,酣畅淋漓,以无可还击的论据瓦解对方的逻辑结构,最终赢得了在场所有评委的选票,以15:0 的成绩优势胜出。这样悬殊的比分在辩论场上极为少见,结果出乎意料。“参赛学校都很强,我们预期最好成绩是四强,所以备赛时把精力放在了之前的几场比赛,没有准备决赛的题目。通常为了一场辩论大家要用一周的时间做准备,而决赛,我们只有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参赛前一天,我们只睡了两三个小时。”赵柏川说。
“原来我们确实是籍籍无名,很多对手想在网上找我们的视频做备战准备都找不到。”聂英钊说。而在这场备受瞩目、高手如云的辩论赛上,哈工程辩论队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一路过关斩将,令现场评委和参赛选手们刮目相看。
为了共同的热爱拼尽全力
赵柏川、贾迟、聂英钊、李潇、邱心语、赵羽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的年级,两年前的邀请赛,让6位有着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为了那次邀请赛,6名队员一起熬通宵做准备,彼此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大家都是为了辩论会拼命的人,看到身边一起努力的人,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从那以后,6个人开始组团打比赛,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去了北京、重庆、沈阳、深圳、珠海等多个地方,打了近40场辩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队员们用诚恳、努力、团结来形容自己的团队。队员们不会用诡辩的方式去赢得比赛,而是认真地准备自己的论点,为每一场比赛拼尽全力。每当赛前拿到辩题,6个人都会聚在一起,收集资料、讨论想法,确定论点,然后设想对手会怎样攻击,做好防守。遇到大家陌生的论题领域,队员们相互提醒沉心静气、先学透再比赛,不让对方钻空子。这次新国辩赛中,有一场论题是“奥斯维辛之后,能不能写诗?”这是一个哲学领域的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为了这个辩题,我们分别收集的资料摞起来有一米高,大家分头学习了整整3天,然后才开始讨论。”赵柏川说。赛前准备总是紧张和疲惫的,大家有时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但走上辩论场,瞬间就会精神百倍。“为了不影响宿舍同学休息,大家到走廊里或是街边讨论到深夜一两点。虽然辛苦,但是每次思路有一点突破,能把自己的一些小灵感拓展成一个能完整呈现的论点,就特别开心。”李潇说。
6个人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几十场比赛,早已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虽然每次辩论上场的只有4个人,但另外2个人也绝不会置身事外,在前期的准备中,依然会为了队友拼尽全力。
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深圳参加比赛,因为聂英钊有考试,在比赛前一天飞到赛场。比赛之后,他本应回到学校,但他又和大家熬了一个通宵准备一场自己并不上场的比赛,20个小时没合眼。团队中最小的妹妹邱心语是校辩论队现任队长,在团队中她一直被学长学姐们激励着,“原来我不喜欢看自己的比赛回放,尤其是自己输了的比赛感觉是二次伤害,但是当看到赵羽扬学长拿着厚厚的3页写着满满的复盘总结给大家时,我全身充满了力量。”
队员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的,如今,最佳辩手聂英钊凭借出色的表现,在辩论圈内已经小有名气。“每一个辩手都会遇到瓶颈期,当聂英钊遭遇瓶颈,他一次次复盘,一遍遍听录音,不断精进自己的表达,不断找厉害的学长学姐请教。当看到赛场上那个逻辑清晰,气宇轩昂的人再次出现,我知道我的队友回来了,而且是破茧成蝶,又经历了一次飞跃。”赵羽扬说。
思维的碰撞 内容的交锋
辩论赛并非单纯是言语交锋,在热爱辩论的哈工程辩论队队员眼中,辩论是“一群有着有趣灵魂人的价值观碰撞”。
赵柏川坦言:“我是理工科学生,平时话不多,但辩论好像让我找到了倾诉的出口,让我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
人文学院的贾迟则认为:“辩论让我看到很多不同的观点,让我有机会通过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为我自己开拓了很多原本想象不到的空间,这种感觉很帅。”
辩论让李潇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平时我没有很强的表达欲,也没有什么胜负欲,喜欢迁就别人。但是辩论的时候,我感到了‘团魂’,与队友并肩作战让我斗志十足。辩论也让我变得很勤奋,可以不断突破极限,熬夜到凌晨2—3点,也不觉得辛苦。”
聂英钊说自己在辩论了两年之后,才觉得入了门:“原来辩论可能只为了输赢,但是当我领悟到辩论的内核不仅是语言的游戏,而是思维的碰撞,内容的交锋,当我认识到辩论的目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分享给他人,每一场辩论对我来说,都更有意义。”
有一场比赛的论题“当今中国科普是依靠民间力量还是官方力量”让聂英钊印象很深,“很多时候,我们辩论不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站在不同人群的立场,为他们发声。我常常会想到一些弱势群体,‘扶贫更重要的是扶智’这个辩题让我感到了责任感,这让我觉得辩论更有意义”聂英钊说,那场辩论他们的对手是全国辩论名校武汉大学,虽然最终输了比赛,但是他并不觉得遗憾,“我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虽然输了竞技,但还是不后悔自己选择这个论点。”
未来,继续滚烫的人生
“如果辩论很轻松拿到冠军,这件事情有什么意思呢?正是因为我坚持了三年、四年,为了辩论付出全部努力,今天站在这个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一旦我赢了,我才会有无限的快乐,这才是滚烫的人生。”贾迟在决赛场上临场发挥的精彩结辩,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滚烫的人生正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我们之中很多人的家长都不支持我们打辩论,家长会认为辩论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但是我们2016级的同学都保研或者考研成功,还多次获得科创奖项,我们最终用自己的成绩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聂英钊说,“未来,我还是会选择滚烫的人生,为了自己的梦想竭尽全力去打拼。”
正在读大三的邱心语不仅是辩论队的队长,还是班级的班长,“学习、做实验、参加社团活动,每一天我的生活被我安排得很满,但我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社团和学习是可以平衡的,并且都能做得很好。”如今,邱心语正在备战考研,“为了我热爱的辩论,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辩论磨炼了赵柏川的意志力和进取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怨无悔,未来我想进入研究所做科研,献身国防,即使前路布满荆棘,我也不在乎。”“青春就应该热血、滚烫、绽放。加倍的辛苦才能获得加倍的快乐,我会一如既往投入和燃烧自己。”李潇说。
如今,团队中大部分同学已经是在读研究生,但是他们表示,“只要还在校一天,只要还有资格代表哈工程参赛,就要为哈工程发声,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