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党的故事我来讲】矛盾
作者
伊珥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7-01

分享

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兼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党员同志牢记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我是党员”的誓言绝不只是入党时的口号,而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在社会进步之时慷慨以赴,在人民需要之时义不容辞。面对着无数的矛盾和抉择时,他们总是选择国家至上,人民至上。

1.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正值傍晚黄昏,火红的晚霞浸染天空。霞光被光秃的树干撕成碎片砸在地上,就像残损的神州大地,这一块已是鲜红,那一块还是阴影……

破屋子里,一位披着白色汗渍破褂子的男人,正在打着只有六七岁的孩子……

“哇哇,爹~,狗娃再也不敢了,呜呜呜……”

“打死你个兔崽子,他娘的,不帮你娘做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华老五操着一根黄荆棍,一个劲地抽打着趴在条凳上的狗娃的屁股。狗娃疼得那是鼻涕眼泪一起淌,嚎啕着一个劲儿地直喊娘。女人却坐在旁边地上抹着眼泪,不敢上前制止孩子她爹。

狗娃不过只是吃完了饭,打了会儿盹,没有帮他娘洗碗,却被打到屁股通红走路都一瘸一拐。这一点儿小事自然不值得大动肝火打得这么狠,但是,男人和女人都清楚原因。

晚上,华老五坐在门口默默地吸着叶子烟,火光映在华老五满脸风霜的皱纹上,坚毅而果敢。“狗娃睡了?”“嗯!”女人悄悄地卷起门席,轻轻地对华老五说,“孩子他爹,你今天是不是太过了?晚上给狗娃换衣服,屁股全是血印子。”华老五只是深深地吸着烟,酝酿着,没有说话。“狗娃还小,挺懂事的,身体也行,扛几十斤东西没问题,又会种地割草,你就尽管放心吧……”

两人默不作声,只有那圣洁明亮的月光照耀在两人身上。许久,华老五站起了身:“我走了。”女人连忙起身:“明早不行吗?”华老五笑笑:“怕明早狗娃伤心,我今晚就走。”华老五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喃喃道:“狗娃会恨我吧?会不想再看到我吧?把他打得这么惨。”说完,苦笑着长叹了一口气,大声擤了一下鼻涕。转身,迈着坚毅的步伐踏上了支援抗日前线的路,只留下独自抹眼泪的女人和不谙真相熟睡着的狗娃。

华老五知道,这一去,能不能回来是一个未知数,狗娃母子俩今后的生活是一个未知数……但他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提起枪杆子听共产党指挥,搞游击战,和日本鬼子斗争到底,为自己的四个前线的亲兄弟报仇,为神州大地上牺牲的同胞报仇,哪怕牺牲自己的老命,也要把日本鬼子抢占的土地一点点夺回来。

2.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太阳刚下山,天空充满的余热和激情还没有暗下去。

“夏老二回来啦。快进来喝口水。”

一个穿着解放装,解放鞋的身影急匆匆走进屋里,抓起桌上的识字课本就要往外走。

“老二呀,回来啦?”

“诶。”听见内房里老母唤他,夏老二应了一声。走近内屋,向老母交代了几句:“今天生产队里的帐出了点差错,刚忙完。我马上要去夜校讲课,就先告辞了。”“听课的人多吗?”“老多了,有些女人还背着孩子呢……”夏老二边出门边说。

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小窑洞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夏老二像教小学生一样,教父老乡亲认字。男女老少面向黑板,看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生字,跟着老师,举起右手临空点数生字笔画,嘴里念着“点横竖撇捺”,十分执着认真。

晚上,夏老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中,只觉得嗓子冒烟胳膊发酸双腿发软。忽然想起自己回家拿书时走得过于匆忙,竟没来得及喝口水。夏老二抿了口浓茶,点上灯,用毛笔在小纸条上工工整整地写着“锅、碗、盆……”准备明天就贴在集体食堂的餐具上,让乡亲们熟悉并牢牢掌握。公社的人多餐具的数量也多,今夜,又是不眠夜。

父老乡亲们,饱受着“半眼瞎”的折磨,也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为了让父老乡亲快速掌握文字,夏老二想尽了办法。经常为了一个想法,忙活到第二天天亮。夏老二虽然疲惫不堪,但一想到能让父老乡亲们识字,以后他们就能自己写信,写收据便条,就能大体看懂书报,知道党的政策方针,就浑身充满了力量和热情。

3.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正午,鞭炮炸得满地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天地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牛老爷子七十大寿呀,恭喜恭喜呀。哈哈,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生活水平也好啦,争取活个一百岁呀,哈哈哈哈。”

“哪里,哪里,你家老爷身体不也硬朗着吗?哈哈哈,里边请,里边请……”

席间,客人们还在纷纷议论:“牛老爷子的儿呀,了不得哟,读书人脑子就是好使,赶上国家政策下海经商啦,现在耶,可了不得了,什么大三件小三件那都不是事儿。看见外边那‘虎头奔’没有?他儿子的,好多万了。”

一位文质彬彬的眼镜中年人同村民们围坐在席上,衬衫有些陈旧却干净整齐,儒雅气质与周围淳朴的村民不同,却能亲切地融入村民当中无格格不入之感。

寿宴结束,还在笑盈盈招呼送客的牛大娃见眼镜中年人要走,一把抓住他的手,拉到人少的地方:“老严呀,昨晚给你说的那事儿,你就说成不成。”老严拍了拍牛大娃的手:“我明白你的好心,只是实在对不住了,我不能去!”牛大娃一听,急得直跺脚:“老严呀,不是我说,你怎么还是那死脑筋,干嘛还这么犟呢?我大老远深圳赶回来,一方面给我家老头子祝寿,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到我们同学一场,这情谊,想叫上你一路去深圳打拼,我在那边也根本忙不过来呀。你看看现在政策多好,有经济有头脑的人都做生意赚钱去了,你看看我这金表,那‘虎头奔’,多气派呀。你看看我这大院,在想想你家老头子住的分配的那几平米破房子,不觉得委屈吗?钱可是好东西,你怎么就不明白呀?”老严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你们大家都走了,我们这学校这书,谁教啊?”牛大娃听了,又急又怒:“老严老严,亏你还是我们师范校当中最聪明的,这笔帐都算不清。这农村这破地方教书有什么出息?当个穷校长有什么前途?你不教书自然有人会去教,你担心个啥?老严,你还真是,死脑筋。”

老严还是摇了摇头,转身,给身后的牛大娃留下一个高大伟岸却又孤独的背影。午后的阳光将他归去的路照亮,像一束聚光灯,在村校教育的舞台上,他是最美的主角。

“人呀,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对得起孩子们,更要对得起自己。”老严默默地念叨。

老严自然知道赶上特区的政策优惠的好处。当初牛大娃向他提出不教书去沿海时,他没有阻拦。但他更知道,身为校长的他,不能离开。要是他都走了,这学还怎么开,又让谁来教呢?坚守这乡村的学校,就是在坚守着孩子们最后的希望。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群孩子们要想走出大山,走进小城,摆脱世世代代种地的命运,读书是他们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4.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老头子,当时孩子高中那个年级第一,你还记不记得?”

“记得记得,就那啥,反正姓黄。成绩年年第一,家庭条件也好,听说高考完就直接去美国留学了。”

“对对对,听说呀,他得到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当驻村书记啦。还说是什么村,在贵州山区里边,穷得很呀。”

“那还了得,村干部一个月几个钱?怎么?他爸妈不反对,花了几百万培养的娃,最后当了村干部。”

“反对啥呀反对,做家长的挺支持的。真是不理解这一家子人。我看啊,还是我们家孩子,虽然高中时候成绩不好,现在搞个销售,工资还比那黄同学高。”

火车站,人来人往,每个人行色匆匆都想在这个新时代实现自身价值,有一个好的发展。火车站越来越气派,越来越复杂,惨白的灯光照得人眼花一时分辨不了出口的方向。

“习惯了坐飞机,坐这火车还是头一次。”黄书记打趣道。黄父帮忙理了理他的衣领,庄严地将党徽别在他胸膛。黄父的眼中充满了不舍,但却支持他的选择。黄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去了就要好好干,别还一天把英文挂在嘴上,要转变思维。记住一定要踏实肯干为民服务,你不是去当官的,是去办实事帮村民排忧解难的……”

“爸,我知道了,走啦。”年轻的黄书记向黄父挥了挥手,走进了站台,车站里的灯光,将他胸前的党徽照得格外闪耀。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不是口号,是有思想有信念的青年的奋斗目标。他意气风发,结实的身躯,扛起了担当。

黄书记没有选择高层白领,而是选择了扎根基层、攻坚克难。他知道全面小康的征程里,只有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耕同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的难题。再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村民引进资金,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建立公共设施机构,给予村民最切实可靠的帮助,才能从源头解决扶贫攻坚的难题,实现脱贫和小康。

编辑:张杏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