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古诗中的乡村
作者
2015028219 孙浩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10-19

分享

当杯中酒已被官场染上权财味,当胸中志趣已被现实的黯淡消磨殆尽,古人行走在时间的身影愈发寂寥,肩上行囊被失意装满,于是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于是会复得返自然。

古诗中的乡村,不妨说是诗人心中的乡村。乡村之中并没有理想,更无关诗人的志向,诗人心中的乡村是诗人的避难所,是诗人不同流合污的一处乌托邦,是诗人看清官场黑暗后对得起自己安邦治国平定天下的初衷的唯一去处。诗人们归隐,是因为无力改变,又不愿被改变,所以会有天下皆浊我独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开头就给我们点明了他远离官场归隐的原因,诗学家评定实际上这是诗人为自己的归隐找的说辞。西汉《礼记》中记述了文人的志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魏晋在西汉之后,陶渊明坚守这一观念符合文人追求。而《孟子》又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陶渊明这一归隐是由于穷困,这并不是说陶钱财少,是说他对整个官场的乌烟瘴气无能为力,只好独善其身。

而在今天,古诗中的乡村隐含的归隐这一功能基本消失了,21世纪几乎没有人会到乡村归隐,因为如今官场清明,能够为胸怀国家的有志之士提供实现抱负的平台,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很幸运可以寒窗苦读,进而兼济天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精力和体力都旺盛的青少年阶段,不努力等于虚度时光,不知上进亦无异于慢性自杀。这一阶段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做好每一天的点滴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今天,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好似“钟表”上的一个齿轮,位置不同,却不可或缺,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也鞭策我们,进入大学校园更加不能放松,依然要让自己每天进步,学有所成。

诗人胸中丘壑有辛夷坞也有浣溪沙,有木末芙蓉花,亦有软草平莎过雨新。

你的丘壑呢?我们的丘壑在哪里呢?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