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纪录片《辉煌中国》中的这句话铿锵有力。联想到近来美英两国对中兴通讯发布的禁令,触碰到了中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痛点。
当纪录片介绍到芯片金属靶材制造技术时,“芯片是中国输不起的战略领域”这句解说词一语成谶。据报道,目前国内市场约有90%的芯片来自进口,2016年中国花费在进口芯片上的总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几乎是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中国的通信产业在面临技术封锁时“缺芯少魂”。
芯片与我所学的自动化专业密不可分。在模拟电子技术课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中国芯片产业落后的现状。即使亚洲范围内,本土的龙头企业相较韩国等地而言仍存在不小差距。面对技术差距,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半导体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大在芯片产业研发的投入。这次禁令带来的既是阵痛又是机遇,想到那些奋斗在突破核心技术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哈工程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诚然,祖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举世瞩目,我们的生活也因为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的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和各种繁荣的背后,我国CPU、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长期缺失,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基础核心技术——传感器和芯片仍受制于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突破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势在必行。
在突破核心技术的道路上,需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我想起了将毕生奉献于海洋运载器控制理论和工程运用的边信黔老师。“中国的船舶就要用中国的定位系统”,他带着学生不分昼夜奋战在实验室,数十年如一日,填补了我国在船舶动力定位技术领域的空白。“我总在想,作为一名哈军工培养出来的教授,应该为满足国家需要和国防需求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应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百年历程中留下一点痕迹……”边老用自己的一生,将我校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与担当书写得淋漓尽致。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这些学子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在不远的将来为突破核心技术、铸就辉煌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