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种独立于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神奇存在,当眼前的苟且让你茫然无措,诗和远方求而不得,它只用一隅风光,三两酒菜便可治愈你遍布风霜的内心,像是注上一剂鸡血,没由来的多了股卯足劲向前冲的狠劲儿。
越是忙碌,我倒越是想家。短时间脱离繁忙的事情,一个人踱步在簌簌落雪的寒夜,还有不慎错过饭点,吃在嘴里涩涩的冷饭,似乎万事万物都通了人性,陪着我一起陷入悲伤,那树叶窸窣的声响也像是安慰我的耳语。但是,想家的我是没有时间去琢磨我的内心是怎样的五味杂陈,我的肚子来的更加直观和诚实,它会有填不满的空虚,和对热食小菜的渴望,我像是卖火柴的小姑娘,开始虚构出一桌子父母的拿手菜。
想家的时候,最先想起的就是母亲的几道家常菜,干煸豆角,红烧肉,鱼香茄子,干煸菜花……每每寒暑假归家,不论多晚,父母都会做上一桌子我爱吃的,围坐在我的身边,嘴里念叨着:“多吃点,多吃点”,手上一刻不停地给我夹菜,碗里都堆成了小山,却还嗔怪道:“怎么不多吃点!”家里的饭菜似乎是父母留住我的王牌,当我大快朵颐之时,母亲总会在一旁“下套”:“还是家里舒服吧?还是家里的饭菜更合胃口吧?”我边往嘴里送上饭菜,边不住的点头,母亲像是得了什么鼓励,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嘴里还添上一句:“我就说嘛,还是离家近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所谓的代沟,母亲活的简单,哪怕是把一年365天都活成一天的样子,她也可以安之若素。我不一样,走的越远,看得越多,我就对这个世界越好奇,想把365天活成365种样子,恨不得尝尽世间的每一种可能性。父母对我有着他们的期待,稳定的离家近的工作,幸福的贯穿一生的婚姻,但是他们却总是隐藏起这些期待,佯装开明地放手让我顺着自己的心意去闯荡,但是总有些时刻,会一不小心泄露他们的心思,他们别扭地让我在外求学,让我勇敢地去到广阔的天地,却又忍不住用美食和安逸拉拢我,想把我绑在他们身边。
或许是我太过年轻,哪怕明知父母的希冀,我也恍若未闻,只自顾自地向远方走,只有把自己撞得遍体鳞伤,才会回味一下家里的安稳和自在,待到元气满满,又是一副摩拳擦掌,要去拯救世界的架势。在我对未来的无数种规划中,没有一种是留在父母身边,我从不敢把这些告知父母,但没准有一天,我还是会爱上家的感觉呢。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越走越远,袒露那些细碎的情感变成了矫情的代名词。我想,乡情这种东西还是不变的,从前它是家书,是诗歌,直白的流露在字里行间,而现在,它长在了胃里,变成“肚子饿”这样不愿直言的叛逆。我们总是羞于把思念和爱说出口,但“我想吃妈妈的菜”,“家里的饭菜最好吃”有着一样的含义,你的胃和你一样,想家了。